山西省襄垣县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1年有余。如今是怎样的面貌,改革是否激发了师生的成长热情,课堂是否变得优质而高效,学校是否显现出了蓬勃生机……带着种种疑问,同时也怀着美好的期冀,我走进了襄垣学校的课堂,亲身感受了课改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几天调研下来,我收获颇丰,感悟亦良多,特别是学校里许多细节上的变化,让我有所思悟。现择摘一二与同道分享,我想,从这些拉杂小事所反映出的内容,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我的疑问。
乐于做个“透明人”
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我,经常到学校去走走看看,但每次到教室里观课,我都不由地紧张——在教室门口一露头,几十双眼睛瞬时齐刷刷从不同方位聚焦到我身上。每遇此景,我总是惴惴然,自揣是否因为自己的出现打扰了学生,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然而,这次再进课堂,我顿觉自己仿佛是“透明人”——师生各安其事,无论独学、群学、小组讨论,还是展示、质疑,每个人都专心致志,无暇旁顾。这个变化虽小,但却令人欣喜。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说明他们没有真正沉浸到学习中去,究其原因,“满堂灌”的旧课堂形式难辞其咎,教师主观上想把学生绑在课堂讲习中,客观上却只留给学生“听”的机会,而剥夺了他们“学”的权利,难怪学生总是游离在课堂的边缘,因为那不是他们的“地盘”。而课改之后,学生全情投入的表现说明,他们真正进入了学习状态,那些质疑争论、那些展示讲解,是学生获得了学权,解放了学习力之后必然的表现,这样的学习是能给人以欢乐和幸福的。
而我,也很享受在课堂上做一个“透明人”的感觉。
微笑中有真正的成长
襄垣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排坐形式,改变了班级的内部建制,同时也改变了单兵作战的传统学习方式——小组,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变化。小组的建设与功能,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题,这里我只想说说我所见到的一个小组以及我的一些思考。
在襄垣一中高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小组在集体准备展示内容的时候,出现了状况。因为所要展示的内容难度较高,组内一致推举成绩最好的一位女生代表小组做主要发言人,这位女生则想要组内成绩最低的一位男生展示。这位男生和其他成员担心展示不成功会影响小组评价的成绩。展示环节将近,在女生几乎强硬的要求下,男生怯怯地走到本小组的黑板旁边。见到是他来讲解这样一个难点问题,其他学生也很诧异。
展示开始,男生小心翼翼、磕磕绊绊。不出所料,在关键的环节上,他讲错了,其他小组提出了质疑,男生红着脸僵在台上。
这时,男生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在那位女生的带领下,一起来到男生身边,站在他的两侧。那位女生落落大方地说:“你们也许认为XX同学不会这道题,讲不了这道题,但是,我告诉大家,这道题他是会做的,他能代表我们讲好这道题,虽然时间不多了,但我们小组还是希望同学们让他重新讲一次。”
有同伴在身边,男生似乎也有了胆量,重新讲解起来,尽管还是磕磕绊绊,但这次他圆满完成了讲解,并解答了部分质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觉察到男生脸上紧张的神色已经褪去,一种自豪和满足的神情,在眼角眉梢的微笑中流淌。
这个微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试想,如果是在传统课堂,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微笑,发生的概率能有多大呢?传统课堂中先天缺乏舞台,缺乏合作,缺乏帮助,缺乏认同,有的只是两极分化和优生与差生的疏离。
在新课堂上,这样的微笑绽放了。这是建立在同伴鼓励与帮助之上的微笑,这是获得认同与成功后的微笑,这是自信心重建后的微笑。这个微笑足以反映襄垣课改工作的成效。
……
这样微小却堪称伟大的变化,自襄垣县整体推动课改以来,正在悄然发生,这让我们感到欣慰,让我们看到教育回归本源后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襄垣教育的未来。感谢给我们带来这些改变的人们,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我们的教育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满意。
(罗列:山西省襄垣县副县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