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36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培训背后的冷思考

(2013-08-27 12:17:35)
标签:

改革

教学

教育

教师

分类: 本报报道
2013年的夏天注定将记入史册,因为其超乎以往的高温。

  而在这个炎炎夏日,很多教师并没有闲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学习,成为他们主要的暑期生活内容。

  众所周知,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很难挤出时间“充电”,而暑假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宽裕的“发展空间”,因而成为教师培训的黄金季节。

  但这个黄金季节的效果如何呢?一些培训陈旧单调,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员听得昏昏欲睡;一些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参训教师如听天书,听完就完了,并没有落实到本职工作中。结果是,组织者——教育行政部门感到花了金钱与时间,却出不了效果,恨铁不成钢;参与者——教师却不无委屈,牺牲了暑假时间,听了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理论,除了筋疲力尽,再无其他收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想,还是应该回到原点,反思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真正转变教师培训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培训,仍然沿袭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培训者讲,受培训的教师听”,教师在培训中只是被动的听讲。更令人担忧的是,它忽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忽视教师的地区差距,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认为只要传授了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师就能理所当然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接受了这种模式培训的教师,能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可想而知。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10余年了,教师培训方式的变革正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正是中国教师报特别强调和呼吁的:教师培训也应“新课改”,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有更多的“参与式”培训、“分享式”培训涌现出来,唯其如此,才会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每年的暑假,我们不仅期待看到更多热火朝天的培训,更期待看到更多一线教师走上培训的讲台,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成为培训的主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