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一直坚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他们还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将语文、美术、生物等学科内容渗透到实践课程之中。此外,周刊还选编了美国爱荷华州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希望读者通过中美两国学校的案例,全方位了解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能力。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策划建设了占地近15亩的“少年农学院”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旨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小课题研究、参观调查、社会考察、小组活动项目设计与研究等活动。
“少年农学院”开发了科普教育长廊、红领巾养鱼塘、红领巾方桌试验田、小小农展馆、红领巾爱心林、红领巾小桃园、葡萄种植长廊、蔬菜大棚、红领巾小花房等项目。同时,还建设了“老物件陈列室”、“东风苗圃”、“藕塘敬老院”、“怡情花卉”等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安全方便地“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支持。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规定每周至少开展两节综合实践课程,一节为信息技术课,一节为劳动技术课。学生会以自主组建社团的方式,确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实践研究主题,在发现、经历、体悟、调查、采访、探究中,逐步产生研究兴趣,完成创新能力和智慧潜能的发展。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展开阶段和总结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活动,一般在教室内集中进行。教师会呈现真实生活素材、提供活动资源信息,并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定主题,并协助制定活动方案。选题以有研究价值为原则,要遵循小而实、可操作、能达成几项原则。例如:围绕“研究蔬菜”的选题,教师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方桌田、社区菜园、蔬菜大棚、菜场、学校食堂等真实的生活素材,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课题。在学生制订小组活动方案过程中,教师还会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社区资源信息、辅导员信息、图书资料信息、网站信息等,给予方法指导和激励建议,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活动展开阶段。这一阶段的活动,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小组或个人活动计划,分头开展行动。活动方式主要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学生会将活动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和阶段成果,及时归类整理到各自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指导和支持非常关键,他们需要结合实例,给予学生细致深入、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会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整理专题资料、记录和统计数据等。此外,教师还要加强督促提醒、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并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活动,学生将自己和小组的收获进行加工整理并陈列展示。他们会通过提供口头材料、实物、简单书面材料、照片、录音录像等,进行展示交流及相互评价,师生共同完成描述性评价、学分评定和全面总结。最后,整理归藏所有相关资料并放进学生各自的档案袋。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操作模式下,学校还重视学科整合、学科拓展、学科渗透等活动。比如,学生提出“水蜜桃为什么要用纸袋包起来”的研究选题后,会经历如下过程——小组讨论制订研究方案;去学校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共同整理研究结果;完成小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会主动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研究结束后,学生还要将研究的经历、收获、体会等通过文字和图画记录下来。学校会聘请语文、生物、美术等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自然也就加强了实践活动课程和这些学科的联系与整合。
“少年农学院”有“花”、“果”、“菜”3个研究系列,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绿色、诗意的情境,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许多都可以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如低年级学习《看菊花》,中年级学习《荷花》,高年级学习《广玉兰》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将这些内容与“少年农学院”里“花”系列的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少年农学院”,教师将真实的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写下观察日记、体验作文、研究性小论文等,使语文学习更形象,更具体,也更有生活感。
“少年农学院”还有“清清水墨”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以“少年农学院”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为主要素材,分设“农学院的小池塘”、“农学院丰收啦”、“春满农学院”、“我的新伙伴”4个单元,将美术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有机融合在一起。
藕塘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整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科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师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技术经验,让教师和学生的素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校长
管国贤)
美国爱荷华州
美国爱荷华州98%的能源依赖进口。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能源问题的习惯,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有能源问题的专项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学习模式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理论,通过意识、概念、应用等几个环节,综合设计。以下选编爱荷华州两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案例一:促销计划
活动内容:学生模拟美国爱荷华州汽油推销商的角色,设计一个电视销售广告。
活动目标:
1. 列举汽油生产的各种影响。
2. 利用、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形成行动方案。
3. 讨论汽油在爱荷华州将来的地位。
活动课时:2课时
活动设计:
1. 研究汽油生产步骤,并绘制图表。
2. 挖掘爱荷华州汽油资源的潜力。
3. 制作一个商业广告方案。
4. 评选最佳方案和各个方案中的亮点。
5. 拍摄录像并放映。
案例二:能源问题策略
活动内容: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能源问题和国际上处理能源问题的方法,然后设计解决能源问题的建议性计划。
活动目标:让学生能够从国际角度研究能源问题。
活动课时:2课时
活动设计:
1.
教师选择一些有关世界能源问题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学习。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确定选题,例如“世界上最紧迫的能源问题是什么”、“政府如何最有效地解决能源问题”、“世界各国如何互相配合解决能源问题”等。
3.
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拟订一份解决国际性能源问题的行动计划建议书,包括具体的细节措施。
4. 记录整个学习过程。
(资料来源:“上海教育资源库”网站)
郭瑞编后:重新定义学习
成年人会有一种深刻的体会,生活中面对的每一个人、每一种环境,都是在学习。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个动作,只要与社会与自然接触,就能引发我们思索。上一期的《从学习小组走向学习社区》中提出,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本期的策划《教室外的学习》则是对上期内容的延续——在课堂以外,学习如何进行。比这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室外的学习”实际上是重新审视学习的概念。什么是学习?从广义上说,学习就是一种体验。体验体现为从知识概念到实物的配对,肢体与感官对知识内化为经验的心灵体验过程。体验最终形成经验,经验是固化学习的成果。
基础教育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是教育模式的重建。具体到学生学习上,就是要颠覆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或者叫“颠倒教室”,把学习新知前置到教室外,把知识内化过程放在教室内。教室外的学习,更能体现出实践性、生活性、主体性、探究性、参与性、综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体验的组成部分。
“翻转课堂”的学习新知前置也可以说是学习任务驱动,与它类似的重组方案还有著名的“道尔顿计划”,在计划的开始,就要把整个学习任务以作业合同的形式交给学生。学校的课程进一步细化为各种作业,学生把指派给他的班级的任务当作合同来接受。接下来,学生将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会产生频繁的交流、合作、探究、实践。海伦·帕克赫斯特在介绍“道尔顿计划”的时候说:“没有交流,密切的谈论和思想的交锋是不可能的,实验室只会变成一个学习场所而不是一个互相激励的社会。”
教育最终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精神的建构需要学习的社会化。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道尔顿计划”,其伟大之处,不仅意味着方法与课程的改变,而且是对所有学生生活和精神的改变,这得益于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和解放学生一样至关重要。
■分析点评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升华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带着知识回归实践,在实践与课堂知识的对接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升华他们的精神与情感。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和美国爱荷华州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藕塘中心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设立“少年农学院”,让学生亲近自然,充分参与,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他们也搭配了完整的校本课程,将学科内容迁移到教室之外、实践之中。美国爱荷华州的实践活动则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考虑实践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践需求;第二,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最后回归问题的解决层面,通过社会化的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第三,在教室外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培养他们全方位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
从身体的体验,到精神的成长,从知识的学习,到社会的历练,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河南省洛阳市梅森学校校长
葛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