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机制改革
(2012-10-07 13:55:19)
标签:
改革教育课改中国教师报 |
分类: 教育现象 |
1、 机制活了
罗伯特议事规则把一切事情的失败归咎于“不会开会”。
如何学会开会,罗伯特给予了开会的“规则”。那么,中国教师报就从每周的“编前会”改革开始,采用“主持人”制度,中国教师报的编前会有三大功能:一是信念动力会;二是业务培训会;三是反馈总结会。规定每周二的下午2点开会,雷打不动,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得缺席。
会议主要是8项议题:1、由“四评组”公布本期报纸的评价,并阐述理由;2、由6大周刊主编结合“四评”谈得失;3、采编部主任一周工作评点;4、小讲座,如关于选题、关于版式等等;5、我有“金点子”,这部分属于自由发言;6、下周工作计划陈述,主要是项目组负责人介绍本组计划;7、下周工作部署;8、经营情况通报。会议的针对性、实效性、专业性非常强。
与此同时,中国教师报建立了“反馈墙”机制。
所有的任务、要求上墙。
任务采用“招标制”,领受任务的同事,先组合成一个“任务组”,要求必须尽快将任务转化为“计划方”,然后再上墙接受群众的“审核”,“计划”通过后,领受任务者还需要把“计划”再转化成“方案”,“方案”的基本要素包括“路线图”、“时间表”等。
人人都是领导,又人人都有具体的任务。
2、 打造团队之魂:授人以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信”。这个“信”是“信念”。
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
团队的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之魂是指团队共同的“信念”。
《中国教师报人誓词》:
我们是中国教师报人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教育变革的时代
因为坚信教师强,则教育强
教育兴则国家兴
更需要我们发挥对中国教师发展的“领导力”
成为一支有教育信仰的传媒铁军
我们是一个团队
用“三心”传播“三最”
用“三力”锤炼“三家”
用“三格”铸造“三气”
我们为信仰而生,为尊严而战
我们信奉“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
我们要敢于担当教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我们唯有不断超越——
学习即品质
执行即态度
合作即能力
因为我们是中国教师报人
威尔克有一句名义: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最大的野蛮和不道德。要打造一支干事创业、有教育信仰的传媒铁军,不改革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坚信凡事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坐”出来的。要改变原有的队伍状态,恐怕仅仅靠抓管理、乱世重典是无法解决种种积弊的。怎么办?唤醒比惩戒更重要,要给每个人以希望、以目标、以尊严,因此在中国教师报的信念系统里强调“两个提升”和“三个负责”,即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对自己负责、对报社负责、对教育负责。
当然,我们不是不要管理,但必须研究透如何管,是管人还是管心?我们认为,能否形成核心价值观,是考量我们管理水平的标尺。而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如何打造团队文化。因此,中国教师报信念系统里还强调“三力建设”,即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
在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里,管理就是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作风——“三用”,即用心、用情、用智。《中国教师报》员工的作风,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一支传媒铁军,而“铁军”就要有“铁质”,这支队伍要有“三气”,即大气、豪气、正气,要干事创业,富有教育信仰,步调一致、三军用命、勇猛如虎,刚烈如火,个性鲜明,敢爱敢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不是患得患失、蝇营狗苟、斤斤计较、叽叽喳喳的“乌合之众”,通过带作风来提升“三格”,即报格、文格、人格,发展才是尊重,一切为了《中国教师报》的发展,一切围绕《中国教师报》的发展,这就是工作的准绳和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下,因此这支队伍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铁板一块,纯净、干净、温暖,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两年来,中国教师报注重推出自己的“四名”工程:名记、名编、名著、名家。让成长唤醒每个人的生命,继而让每个人带动《中国教师报》的发展,这就是中国教师报的“人才观”和“管理观”。
中国教师报的信念文化正逐步形成,整个编辑部已经有了这样的生命自觉:不进步就是最大的无能;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执行没有“差不多”,执行力就是能力;团队即“我们”,有“我”在,没什么大不了的。
改革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激情和活力,在他们身上所迸发出来的巨大工作热情和无穷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