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卉中学的课堂中,独学、对学、群学分别对应着独展、对展、群展。
在天卉中学早已名声在外的“大单元教学”中,打破年级与教材编排的顺序,重新排列整合。
本期编发的两个案例,带读者走近“大展示”与“大单元”,借鉴它的创新与经典。
独展、对展、群展的“大展示”
大展示作为学习的方法、手段、策略,从知识层面讲,展示是知识的补充、运用、提高、借鉴;从学习策略讲,展示是通过展示过程中多层面的立体互动、多角度的补充质疑、多方位的碰撞与评价形成各种能力的途径;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讲,展示是成功的体验,是求知欲迸发的开始。
展示无处不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事无巨细都彰显着展示的魅力。展示即暴露,展示无过错。我们允许并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稚嫩的思想经过澄清会变得成熟,混沌的思路经过启迪才会变得清晰。展示不是学案的翻版,展示不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罗列与复述。展示应源于学案并高于学案,展示是在独学、对学、群学基础上的生成。
大展示承载着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承载着天卉中学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育人理念。以语文学科“感恩”话题作文展示课为例:学生首先在课内对作文技法、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原创美文佳作进行了小展示,然后与德育处感恩活动配合,举行感恩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在校内进行中展,最后在学校倡议下,让课堂的感恩内容走向社会,学生在家中、在社区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展示外延的扩大使孩子们收获了远大于知识的精彩。
天卉中学的大展示有许多形式。以英语学科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展示形式为例:
个人独展:在训练身体部位词汇的展示环节中快速闪现幻灯片,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拼展”所学词汇。在表达身体部位疼痛的句型展示环节中,每组各出一名学生在句式(①I
have a 部位ache. ② I have a sore +部位。 ③My 部位 hurts. ④ I have a pain
in/on the 部位)不得相同、身体部位不得相同的要求下进行接龙展示。
对组对展:在询问身体状况的对话展示环节中,学生以对组为单位用所学句型自编对话展示,有研有帮,有演有练,有教有学。
A:What’s …?
B:……
A:That’s too bad. You
should/shouldn’t …
(You’d better [not]…)
B:That sounds a good
idea.
组内展示:学生对子编成的对话先在小组内展示,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完善。
异组展示:抽取对子组到异组进行对话展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获取学习乐趣,分享成功喜悦。
集中展示: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到焦点处展示对话,师生点评,共同提升。
走组群展:设定情境,学生角色一半是医生,另一半是病人,自由行动,病人自寻医者,医生自行诊治,稍后互换角色。整个课堂展示全员参与,生乐融融。
天卉中学“3D新高效课堂”模式的大展示以其独有的魅力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彰显着关注学生生存、生活、生命状态的教育责任。
(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 段海春)
自定线索的“大单元”
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一“材”难称百“师”意。由于种种局限,统一的教材难免不适应独特的个体。比如,有些单元顺序编排得不太合理,知识跳跃性较大;有些单元的难度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为此,我们对教材进行整合为一个个的知识模块,前后模块的知识联系密切,在授课过程中不受学期与学年的限制,按自定的线索整体推进。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第一,节省大量的有效时间。按教材的安排,函数模块分别为第七章、第十五章、第十九章、第二十八章,跳跃相当大,后三章在每一章的授课前必然要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修复学生遗忘的知识,才能和新知识衔接起来形成系统。保守地说,3次复习至少要20个课时。而在天卉中学就不存在这样的时间浪费。这仅仅是一个模块,若统计所有模块估计能节省一学期的时间。
第二,解决了学生的遗忘问题,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因为前后模块的知识联系密切,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始终在复习着前面的旧知识,使学过的知识不会有大的遗忘。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几个模块,从上一模块到下一模块如行云流水,同时下一模块又在巩固上一模块。
第三,多管齐下突破难点。举一个例子,二次根式是初中数学的大难点。我们这样处理:由实数(算术平方根)自然过渡到二次根式,在学习二次根式这一模块时,只学习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到下一模块整式的乘法时再融入二次根式的计算,这样一方面深化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另一方面巩固了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同时另一条线索恰好学习勾股定理,这样二次根式和勾股定理又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如此,可以说是立体式突破了这一令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问题。
大单元教学不仅体现在整合教材上,编写导学案实际上也是对教材的二度整合。天卉中学导学案的最大特色就是脱离教材、自成体系,学生不用看教材,只需利用导学案就学到了该学会的知识。
这样做也有许多优势:
第一,使学生养成专心的好习惯。需要辅以教材的导学案,学生既要看导学案又要看教材,往往是顾此失彼,走马观花。天卉中学现在的数学课堂,每堂课都集预习、展示、反馈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导学案脱离教材的优势。
第二,注重学生的数学活动,并且使数学活动落到实处。学生看教材往往不看过程只找结果,特别是黑体字,这样就使设计的数学活动形同虚设,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而我们的导学案通过精心设计,学生必须认真完成每一步才能得到最终结果,从而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第三,对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进行增补、整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下面以“相反数、绝对值”为例说一下我们的处理,我们的导学案以人教版教材为蓝本,而教材在处理“相反数、绝对值”时,是相反数在前、绝对值在后。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学生会问,只有符号不同,那什么相同呢?教师无语!处理绝对值这一知识时,对一个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两点之间的距离”采取模糊过关的形式,导致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不能深入理解。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按下面的顺序组织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相反数”,因为学生弄明白了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就易如反掌,理解了绝对值,就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直观认识为“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对应的数是互为相反数”,学生学得快,学得实,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宏观教材整合前后对比
人教版现行教材编排为:
年
级
授课内容
七年级 有理数
(上)
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
图形的认识初步
七年级 相交线、平行线
(下)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角形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不等式、不等式组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八、七年级 全等三角形
(上)
轴对称
实数
一次函数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八、七年级 分式
(下)
反比例函数
勾股定理
四边形
数据的分析
九、七年级 二次根式
(上)
一元二次方程
旋转
概率初步
九、七年级 二次函数
(下)
相似形
锐角三角函数
投影与视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知识单元安排不成体系,跳跃、无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遗忘性。
天卉中学整合后的知识模块安排:
线索一授课内容
线索二授课内容
有理数
线段、角
整式的加减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元一次方程 三角形与全等
二元一次方程组
勾股定理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特殊的三角形
实数 四边形
二次根式 图形的变换与动态几何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相似形
一元二次方程 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分式 圆
函数 统计与概率
具体操作为:双线交叉并行,模块整体推进
这里的“双线交叉并行”,就是第一天进行线索一的内容授课,第二天进行线索二的内容授课。“模块整体推进”,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我们把整体的知识都整合为一个个的知识模块,前后模块的知识联系密切,在授课过程中不受学期与学年的限制,按线索一和线索二整体推进。
(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 赵 平)
高效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圈的热词,已经由5年前的课堂概念,升级为教育学理念,以九大“教学范式”为领袖的新学校,推动了一批青出于蓝的课堂教学改革新势力,走到课改人的视野中。
这是一个原地踏步就是后退,不发展就灭亡的残酷时代。从2010年中国教师报发布九大“教学范式”到如今,两年多的时间,他们中的哪些学校有了新发展、新动向?两年间,涌现出的新势力们又有哪些新创新、新超越?这些值得我们追踪与关注。为此,我们特别策划推出“高效课堂创新成果”系列选题,以创新呼唤思考,以发展带动行动。
本期,追踪的是“这里的学生怕下课”的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教改4年间,天卉中学不仅已经发展为拥有3个校区的集团化学校,学校还在原有“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模式中的核心元素,把模式升级为“3D新高效课堂”模式,即大展示、大单元、大读写。
天卉中学的模式之“大”不仅限于“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高效益、高成果”的课堂追求,它更是提供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大教育”,只有“大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拥有未来社会所需技能的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