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标准
(2012-02-09 12:00: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效课堂 |
1、教育即“人学”:富有人性,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2、以儿童为课题:立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有一名从来不自诩为“教育家”的校长和一支热爱学生的教师团队;
4、不是应试名校,甚至不一定有很高的升学率;不是硬件名校,甚至不一定是重点学校;
5、有文化,但文化一定不是控制和专政;尊重差异、注重过程,淡化竞争、崇尚合作;
6、不抢生源、不挖“名师”,善待每一名师生,维护教育公平;
7、崇尚学生主体和自然成长,准许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8、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丰富多样的学校生活;
9、是一个让师生在精神及身体上感到安全而愉悦的场所;
10、有良好的教学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
解读:好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升学率高、大楼林立、绿草如茵的学校就一定是好学校吗?我们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教师报》就曾提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个借喻来自于梭罗《种子的信仰》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相对传统名校,这里的“池塘”,是一个教育的环境生态概念,要求学校首先是平等、和谐的包容、接纳、尊重每一个学生。这很不简单,当传统的“教育学”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学校评价的几级指标时,我们有可能真的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望,忘记了教育正在以愈加高尚的名义对生命施以暴行,学校教育必须对生命负责,这是一道再也不可逾越的底线。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升学率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的。如果连“人”都不在了,那么,一切和“人”相关的也就魂飞湮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