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回顾:“发展年”

(2011-12-29 11:14: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本报报道

   2011年年初,《中国教师报》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把2011年列入“发展年”,发展年的内涵是:锻造报格、精炼特色、升级管理、提升战力。

一、锻造报格、提升战力

  1、管理架构:采用“分组合作”理念,围绕岗位职责,全编辑部总共19人,设置“8部8组”,实行交叉管理,形成了兵亦官、官亦兵,官强兵、兵教官的发展合力。

 2、即时性评价:利用楼道墙壁,推进“评价墙”即时性管理制度。围绕报纸业务开展每期“四评”(稿评、版评、标评、栏评),围绕生活和行为习惯,同样开展“四评”(爱心、日志、趣味、学习)。

 3、文化形成:我们的团队目标是“打造一支有教育信仰的传媒铁军”,我们的办报目标是“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我们强化团队三力建设(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强调三用(用心、用情、用智)、突出三家(教育家办报、谋略家谋事、实干家干事)、提升三格(报格、人格、文格)、传播三最(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先进的教育经验、)、铸造三气(正气、豪气、大气),我们旨在做一份有教育良知的、与众不同的媒体,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中国教师报》从而形成了“教育铁军”的本色——中国教师报人誓词!

二、精炼特色、探索“新媒”

1、定位特色:课改。被一线教师称为“中国课改报”,很多课改学校是人手一份。课改区域骨干教师人手一份。围绕课改,在内容上,我们提出了课改的“四新”概念,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在选题上,我们每个月都会推出一、两个较大、较有影响的选题、报道,如“好学校是一方池塘”、“教师节特刊:教育是什么”、“暑期特别报道:课改中国行”,每两个月访谈一位教育厅长或副厅长。而常设特色栏目包括:李炳亭课改在线、发现新教师、局长名片。

2、版面特色:6大周刊。是献给中国教师的营养套餐,相信总有一刊适合你。

3、新媒体概念:集平媒、网站、会馆、课题、活动、培训为一体,我们在探索一个新媒体创新发展的概念。

   简单介绍一下:在平媒上,我们聚焦课改、助推课改、引领课改,尤其是六大周刊中的“现代课堂周刊”,每期锁定一个问题,挖透、写够、做深,做成课堂操作的“说明书”;网站:我们汇聚了一大批一线教师,每周围绕一到两个话题,安排不同的编辑做“在线交流”,比如我就参与好几期“总编在线”,我们还请网友们参与各周刊的选题策划和编辑,每期3版和16版基本都是交付网友的;会馆,香山会馆是我们精心建造的一处“网友之家”,中国教师报很多活动就是在这里举办的,我们既接待厅长、局长,也接待很多普通教师;课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现已有300家学校加入我们的实验;活动:今年暑假的课改中国行,我们历史一个半月,走了全国17个省、50几个地市,我们还组织了“全国课改博览会”(简称课博会)、“全国首届课改成果展示会”(简称课展会)、全国民办教育高峰论坛、全国名校长高峰会等;培训:我们围绕着“课改途径和方法”推出与教育局合作的课改培训,目前已呈现良好的培训和市场效果,今后我们计划下大力气抓培训项目,以期让中国教师报创出一条经营新路子。

三、升级管理、凝聚核心

1、内部整顿:从“人”入手,围绕两个“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行为道德提升)对凡是不能融入我们团队理念价值的人解除关系,2011年,中国教师报总部已解除8人,力度是空前的。

2、外部规范:我们出台“五条一票否决制”对原有代理公司、记者站强力规范整顿,中国教师报原有13家代理公司和记者站,我们已解除合作关系7家。但中国教师报在政策上的先天不足,依然制约着我们的发展。2012年,中国教师报将强力实行“0欠款合作制”,并下大力气坚决完成内外管理的升级,做出应有的大报风范。

3、推出特色评优:对连续三年表现优异的代理公司实行合作升级。在内部实施“优秀员工”、“最快进步”、“最富责任心”等奖项评选并挂牌,评选年度最佳稿件、最佳版面、最佳标题、最佳栏目。

4、中国教师报的影响力在课改,核心竞争力也在课改。2011年,我们组织了编辑记者外出听、评课活动三次,请进优秀校长和教育专家与编辑记者座谈10余次,2012年,我们将继续强化与课改学校和课改区域的合作,努力促进编辑记者的专业成长。

 结尾:2011年,我们预计发行量在45万左右,从32万到45万,从“无序”到“有序”,甚至是从“乱”到“治”,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当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待着去解决,好在,我们有目标、在路上、在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