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难能可贵——读《李镇西“突破”》有感
(2011-10-09 10:31:47)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报》的《李镇西“突破”》一文,犹如黑暗中一盏闪耀的明灯,心里顿觉亮堂了很多。
李镇西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嬗变,就是“从‘讲’到‘不讲’的突破”。就是这种突破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简单的诱导启发不符合教学规律
回顾自己的课堂,虽然已经打破了“填鸭式”,但更多的还是传统的“诱导式”。试想,即使教师的诱导是善意的,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不买账,况且学生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同吃饭一样,你即使劝其吃下去,他也很难消化吸收。
传统的“诱导式”教学看似并不专制,但实际上教师却在试图左右学生的思想。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根深蒂固,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不放心;不相信学生的个性,不相信学生的潜能,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相信自己接受新教学理念的能力,不相信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还学生民主的能力;归根到底是不相信民主的教育理念,不相信科学的教育规律。
二、变“教”为“学”,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变教为学,教必须服务于学,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李镇西课堂教学的巨大“突破”,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
也许是李镇西的“突破”精神感染了我,也许是民主课堂的魅力吸引了我。前两天复习《桃花源记》一文中的词语含义时,我便还权于学生,大胆来一次突破:第一步,让学生自己看书中“注释”,理解记忆词义;第二步,让学生提出“注释”中及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然后同桌交流,再不会的,由老师点拨;第三步,同桌互动,你问我答,交换进行;第四步,课代表检测10个易错词语,看谁掌握得最棒。四步之中,大家热情很高,四步下来,我只提了要求,点拨了3个词语,“突破”了以往的“诱导启发”、“谆谆告诫”,效果真的不一样,连最不爱学习的小伟都一个没错。我一脸自豪,连连鼓掌,学生信心倍增,跃跃欲试。
回想从前,同样的课,同样的内容,教师非得亲口讲上几遍方可放心,才觉得对得起学生,才觉得对得起良心。现在想想,真有点多余,你占用了学生多少宝贵时间,耽误了多少学生提高能力的机会!
由此看来,课堂上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权给学生多么重要!能够“突破”传统的“诱导式”教学也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承德县三十家子初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