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听李炳亭解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2011-07-12 22:23:09)
标签:

转载

严格来说,,我只是对学员们谈了我对教育的认识,而不是讲学!

学习日记

 

听李炳亭解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耿玉苗

 

2011712   星期二 天气晴

 

李炳亭是全国知名的教育记者,著名教育专家。他是个有担当,有胆识,有魄力的课改“狂人”。今天他给我们做了一场报告,题为《高效课堂行动研究》。

开课,他就让老师们在本子上写了两个字,“刀”和“戈”,让大家组合起来看看是什么字,我组合了半天也不知道那是个啥字。不一会儿有的老师说是成功的“成”字。李炳亭解释说要想成功必须经历刀光剑影,说得有些悲壮。看来课改一路,他的确遭受了很多非议,很多抨击。

他说这次去武汉见到一位优秀的老教师,这位老师感动了他。那位老师说:“我不懂什么理论,我就是知道想尽一切办法对学生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一个单元最多讲三分之一。”这位老师的心里装着学生,装着民族的使命。

李炳亭说:“有道德,有信仰,负责任,这是教育的担当。”“你对别人的孩子好,别人才能对你的孩子好。”“教育再也不可以目光短浅地有意制造畸形的人。教育必须替天行道。”

接着他又让大家写一个输赢的“赢”字。把“赢”拆开来解,理解课改人成功的含义。

上面的“亡”,是告诉我们要有民族的、教育的危机意识。

中间的“口”是弘扬、沟通、布道。

下面的“月”是日积月累,善于反思和学习。“贝”是一个人的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决定你能走多远。“凡”是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心态要好。

他的解读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汉字文化真的不敢小觑,面对汉字就如同面对我们的祖先,每个汉字都是有灵魂的,读或写祖国方块字的时候应该心存敬畏和感恩。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应该这样一点点传承下去的。

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追杀自己》,可见他的危机意识有多强。他说“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自我,随着太阳一点点上升。”何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听他的报告,读他的文字便知。

他说中国大部分的老师是中国教育的炮灰,是牺牲者,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那么多所谓赞颂老师的比喻,都是很残忍的。“蜡烛”、“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几个比喻是真正让教师本身感到幸福的呢?好老师应该常有灿烂的笑容,是阳光的,是亲民的。好老师应该给我们的国民以正直与尊严。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把我们的学生都送进清华北大,而是培养一批有民主意识的中国国民,他们对社会、对他人有感恩之心。我们万万不能呕心沥血培养冷漠、自私、易碎的“少爷”“小姐”。

他更看重经历,学习就是一种经历,每个生命都应该在大风大浪里成长。经历决定了能力、情感、智慧、生命的厚度。

他说课改的敌人不是教师,不是学校,是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每一位老师要想找到幸福,尤其是职业的幸福,就让他走到研究上来。”(苏霍母林斯基)不研究、不反思的老师教十年书和三十年书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再也不能用一本发黄的教案应付一批批新学生,那是对学生生命的不尊重。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个“人本”教育理念。它有三大支撑:

教学系统:学中心

(苗苗解读:以学为主体,传统课堂关注的是教中心,看重的是“教本位”,更多研究的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而没有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

评价系统:以学定教

(苗苗解读:学生是我们教师的服务对象,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就应该怎么去做。上课之前想的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发展学生,而不是如何以自我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心中一旦没有“学生”,课堂就会失去温度、热度,变成一个人的秀场,少数学生的舞台。真正的学生的课堂应该如李炳亭所说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关注知识,让学生各取所需,关注生命,让生命成长。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课堂就是好的,教师应该牢记“师退生进”的原则,勇敢引退,做服务人员。)

文化系统:开放搞活

(苗苗解读:课堂应该成为文化的土壤,智慧的发源地,让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都自由呼吸,寻找自己愉悦的生命体验。好的课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焕发勃勃的生命的绿意。)

高效课堂的思想支撑是“信仰学生”。尊重学习者的学习权利,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接纳、包容、欣赏儿童。相信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就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为谁学。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能讲;学生经过思考能弄懂的,老师不能讲;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能明白的,老师不能讲。否则就是师德的问题,因为教师的霸权,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我们应该重视“单位时间效益”,而不要“轻薄技术,空耗时间”。有一所高中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学生每天下午都不上课,把时间交还给学生,没想到成绩没有下滑,反而上升。我们不能让学生怀着对知识、对书本的憎恨学习,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还有对我启发比较大的一点就是“知识形成系统”,要大胆使用教材,大胆变革,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传奇教师孙维刚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是能力,是对数学的满腔热爱,他就是让知识形成系统的出色教师。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我们要给学生这样一棵知识系统树,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语文课应该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注重知识的输入,更要注重知识的有效、高效输出。这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一条重要标准。

每堂课老师至少要做三次学情调查。第一次学生自学时遇到哪些问题,学习状态如何;第二次是小组展示时暴露出哪些问题;第三次是对整节课做调查,注重反馈。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学会不会的。

……

对高效课堂由开始的怀疑、困惑,到现在的豁然开朗,深信不疑,经历了一次蜕变的过程。观念决定行动,理念指导行为,告别传统课堂的“少慢差费”,带着高效课堂的理念和“五步三查”模式和学生一起奔跑,奔向幸福的未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