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厅长的“危言大义”
(2011-05-17 23:13: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转载 |
□张卓玉《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观点摘录
学习是在团队中展开的。学习的某些环节也许是以个人行为完成的,但是,从整体上讲,问题解决式教育坚持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小组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随着问题的变化而不断重新组织。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小组的活动是按社会运转的真实规则展开的。这里有组织者,有不同角色的成员,有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行动目标,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等等。尽管这一切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学生有机会最大可能地感受团队生活的真谛,学生是在团队生活中成长的。
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这意味着程序概念将取代课程概念。或者说,课程概念将回复到它的原始意义,即学习轨道。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活动,学校的办学水平首先体现在学校设计、开发学生学习活动程序的水平上。
自组织的本质特征及生命力体现在它的自主性。有些自组织,如学术团体,是天然的自组织,有些则可能是由他组织演化而来的自组织,如一个班级。同样是学生组织,一旦成为他组织,其教育功能将大打折扣。表面上看,从学习小组、班级到学生社团都机构健全,井然有序,都是,学生组织系统常常是由学校规定、教师掌控的。学生往往只是演员,其一举一动都由导演来设定。因此,他组织下的学生更易于形成顺从、被动、缺少责任感、缺少创造性的性格。
依据人本主义思想,把学习与工作、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截然分离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学习要贯穿一生,于是就有了“终身学习”概念。同理,生活要前伸到童年,因此应该有“终身生活”概念。正像成人有学习的权利一样,学生也同样有经历真实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