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务”于课改校长
(2010-08-04 11:29: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
各位校长,各位来宾,各位同人,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这个会议,并与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200多位校长朋友们相聚在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铜陵,共话关于课改的盛世大业,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幸事。
适逢“十年纲要”颁布不久,正沐第四次教育大会盛世东风,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全国首届课改卓越校长论坛”的举办,则显示其出应时而生的巨大现实意义。我谨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在百忙中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校长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有人说:教育的成败在教师。那么,在今天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可以这样说,课改的成败则取决于校长。以前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今天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一个致力于课改的校长,便是给一所学校注入了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校长不仅之于一所学校的价值是巨大的,校长的工作、责任和情怀无疑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走向、生存状态和生命品质,我们因而也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和民众。校长选择课改是从良知出发的庄严“赴约”,是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是关乎“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当教育到了必须要改的“危难”之时,校长选择课改就是一种境界和格局,是临危受命、顺势而为,是知难而上、为国分忧,。
其实,教改或者课改,不独在中国,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改”一直是亘古不变的主旋律。没有“否定”岂会有发展?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岂会有教育的创新和生长?没有对新观念、新思想的呼唤,岂会有新典型、新经验的催生?没有变革,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新时期中国教育,特别是新课改推进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所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新名校,一大批新的专家型教师、一大批新的教育家型校长,一大批具有行动主义特色的新方法,无不是发端于一个“改”字,“改”是成功共同的“源头”。近几年,仅仅由《中国教师报》发现、挖掘和推出的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也包括承办本次会议的安徽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等,均是“因改成名”,风生水起,他们不仅引领着当今中国课堂教学的潮流和先锋,而且最大限度地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蟾宫折桂、鲜花掌声、倍受一线教育推崇,因“改” 为师生赢得了发展,为教育人赢得了尊严,而使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立足课改、走进课堂、零距离贴近教师、全情“勤务”于当代课改、与步入“深水区”的中国课改荣辱与共、共同成长。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呼风唤雨,为中国区域教育的发展擂鼓助威,这就是《中国教师报》的办报宗旨,“不辞长做课改人”,《中国教师报》愿做天下所有课改人的集结地、大本营、加油站、精神家园。
正是源于这样的办报理念,几年来,我们围绕一线课改的需求,倡议发起组建了“中国名校共同体”,以课堂聚义的形式,谋求“相互借道、共同成长”,并总结十年课改经验,第一次面向全国首家发布了“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引发了基础教育界的巨大反响,“高效课堂”也因此成为当今教育颇具新意,富有冲击力、深为一线所接受,来自于实践中的、鲜活的“教育新流派”。今年7月份,《中国教师报》又倡议发起成立了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这是继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后,成立的又一个集公益性、实践性、研究性、联谊性于一体的课改组织。旨在团结一批有理想、有思想、有专业追求和改革精神的教育局长,相互搭建一个有价值的交流平台,以彼此信任、对话问题、碰撞智慧,相互借力、相互借智、相互借道,协同发展为宗旨,致力于课改的行动研究,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所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中国教师报》倡导“行动即研究、问题即课题、发展即成果”的新的“研究主义”精神,主张“从问题出发,揪住问题、解决问题”的新的“务本主义”作风,期望以课改来撬动整个教育的变革,以此建构和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今天这个大会的召开,就是希望能召集和真正团结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校长,共同以行动来铸就我们的课改大业。我们倡导不同区域和校际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打破原来孤军奋战的发展状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立走向联合,从行动走向成功。希望每个校长都成为先进思想和经验的提供者和受益者,通过差距合作与差异合作,发挥1+1>2的合作效益,实现课改的共生共荣。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课改卓越校长论坛,我希望这又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课改聚义”,是一次盛大的集会,更是一次庄严的宣誓。我代表《中国教师报》,代表会议的主办方,借此郑重向与会的校长朋友们“承诺”,作为全国教育的主流媒体,《中国教师报》将一如既往地践行我们倡导的媒体价值观,展现媒体具有个性的行走方式:始终锁定如火如荼的一线课改实践,锁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改革,与投身课改的教育同人一道关注方法、关注案例,破解课改密码,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高效乐学、师生相长为指向,通过对成功课改学校经验的解读、推介,使更多的人获得一种改革的价值认同,。
我们一直坚信,先进的经验永远来自基层,来自一线。我们期待着更多先进的课改典型经验,能从今天在座的校长和你们所任职的学校里涌现,愿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与课改共成长、与教育共发展。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会议期间身心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