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题目《早》
考场杯具一则:
比“早”的作文考试一结束,孩子们走出考场就相互交流,一路“早”呀“早”的,突然有个孩子大叫:爹呀,难道不是“旱”吗,咋是“早”呢?
评论:这哪里是比“早”,简直是在比“眼力”!
明明是大半年的旱情,偏偏不考旱反考早?一考定终身,咱能否别考谁更马虎,作文题出两个字的行不。人家海南就“人道”多了,两个字:参与。参与好,一个孩子参加高考,全家老少举家参与。
联想起几年前的高考作文“缘”,很多考生楞看成“绿”了,绿来绿去没完了。
2、上海题目《城市与我》,关于“大鱼与小鱼”问题
考场幽默一则:
一考生出考场,家长问:作文考的啥?儿子答:钓鱼。 钓鱼?父以为儿子考糊涂了,遂惊得没敢再问。
评论:城市是个大鏊子?你是鏊子我是鱼。因此高考就如同在鏊子上“烤鱼”,这就是“城市和我”的关系吧。
上海市难怪搞世博,足见精明之不同凡响。“抓大鱼放小鱼”,比一切为了GDP的“一网打尽”不知要高明多少、负责多少。
3、浙江题目:《角色转换之间》,关于鸟与反哺;
考场外冷幽默一则:
高二学生打听,今年考的啥? 师哥答,“鸟!”。高二学生懵懂不解,嗫嚅着再问,“谁鸟?”师哥含笑曰:相互转换,明年是你。
评论:无非考一些“鸟事”。
“反哺”或者“报效”,如果单纯的就人类社会现象讲,这题目要称赞。但如果摆明了考的是争相“当工具”,则又落入了“入毂”、“奴化”的俗套了。
4、宁夏题目:《诚信善良》
比之浙江的鸟事,宁夏的《诚信善良》则显示出了现实的意义,咱高考对孩子也得诚信善良,咱是在为民族的未来选拔人才,得负责,表扬一回。
评论:高考必须严肃。
5、湖北《梦想与现实》、福建《格林童话》、江西《找回童年》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兴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的非凡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想象力!湖北题目技压群雄,品味高远。对于今天的孩子而言,难道还有什么比想象力更为可贵的?感谢湖北省,他们在培养诗人。福建、江西题目同样应该表扬,美丽的“格林童话”,总能让人找回在找不到的“童年”。
评论:比谁更会“胡思乱想”!
6、四川《最美的青春》
评论:走过苦难,活着真好。
对于经历了地震苦难的孩子们,他们走进考场身上承载着的恐怕还不仅仅是自己的理想。
即便“最美的青春”显得矫情,我依然要为灾区的考生加油!
7、陕西《谈成才环境》、江苏《绿色生活》
陕西到处在开发,连延安也大建“天然气”城了,是人在破坏环境,还是环境在改造“仍”(陕西话,人读音为仍)?相反,在经济发达的江苏,追求“绿色生活”让人觉得挺靠谱的。但我们没理由批评陕西的大开发,想一想那些处身在穷苦中的人们吧,但如何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恐怕让考生处理有点勉为其难,加油孩子们,天降大任于斯人,未来早晚是你们的!
评论:一个现实版的“环境造人”悖论。
8、辽宁《幸福》、重庆《难题》:
评论:幸福是个难题?!
辽宁人一说“幸福”,重庆人咋马上泼一碰冷水说是个“难题”呢?
给人幸福的社会才是好社会,追求幸福难免有难题,咱要有信心。
9、山东《托尔斯泰名言》、广东《与我为邻》、天津《生活的世界》
盛产子曰的山东,这回洋气了一把,溜达到俄国,找了一个大胡子的托尔斯泰让孩子们如广东人想象的那样“与你为邻”、展开对话,创意不错。但“幻想与现实”的差距,总让人担心,孩子们能否言不由衷?如果他们如天津题目所说,其“生活的世界”里,盛满了太多的灰暗,他们是否会向托尔老头告状?
评论:去名言里寻找“大胡子”无力的抚慰!
10、全国卷:“漫画”里藏有“路径”
评论:寓意深刻,形象传神。
寄予祖国,天下太平。
附:高考题目大汇总
全国卷Ⅰ:漫画作文
全国卷Ⅱ:《路径》
北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上海:《城市与我》
天津:《我生活的世界》
辽宁:《幸福》
陕西:三则小故事启发学生谈成才环境
四川:《最美的青春》
重庆:《难题》
湖北:《幻想与现实》
湖南:《早》
江苏:《绿色生活》
浙江:《角色转换之间》
江西:《找回童年》
安徽:根据哲理诗写文章
广东:《与你为邻》
福建:《格林童话》诞生故事
山东:根据托尔斯泰的名言写文章
海南省:《参与》
宁夏:《诚信善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