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杜郎口(下)
(2009-03-01 16:39:1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闻采写 |
宁达悟出来要提升课堂效益,必须抓住课堂的“两端”,前端就是编制“课堂指南”,后端是课堂的反馈测评。他们注重课堂指南的“五步”编制流程:先是由主备教师提前两周备课,形成草案;然后再由备课组长召集成员集体审稿,集思广益,提出修改;再返回主备教师修正;第四是使用教师课前根据本班学情对指南进行补充;最后是课后反思,为后续设计积累经验。
这样的备课流程,周期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很强。较之以往的传统教案,课堂指南有三大特点,一是彻底抛弃了教案的形式主义,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行;二是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三是将备课这一日常教学工作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实现了教研与备课、上课的有效统一。
在内容上,课堂指南包含课前预习导学、课上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几大版块。内容设计遵循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等教学原则,突出了“自主学习”这一理念。
他们同时以课堂指南为灵魂,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培训为“三位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近年来,李玉琳、陈家发、黄芬、刘小武等一批教师先后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得大奖,并应邀去各地上观摩课。 李玉琳老师说,宁达的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让教师体验到了职业的幸福和尊崇。
宁达人这样说,假如开放是高速公路,那学习就是汽车,而自主性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有了路,有了车,才有了路线图,宁达从此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里“驶”出来,走向了真正高效课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宁达模式分为三个模块: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测试。按照时间划分,大约为15+25+5模式。
15:即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课堂指南”的要求,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积累对知识的认知理解,然后尝试做预习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习领袖”带领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作“记号”,等待全班交流时解决。
25: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升。这个过程体现出生生、师生、组组、对对、人人互动合作。各小组以“集体”成果的形式在全班展示,各组间穿插巩固,形成交流、质疑、对抗。
5:反馈测评。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检查和总结。该环节是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尤其突出向“弱势群体”倾斜,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15+25+5模式还要求教师活动不超过“15”分钟,以此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西省铜鼓县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县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深入开展学习武宁县宁达中学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经验”。
2008年11月16日—17日,铜鼓县教委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教导主任,到宁达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他们深入课堂,对宁达的课堂模式震惊不已。他们这样评价说,“宁达中学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典范,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
铜鼓县还对学习宁达经验,作了具体的规定:1、每位参加学习考察的人员结合本校实际写一篇考察体会。2、每所学校要开好一个考察汇报会,将宁达中学的办学经验和课改经验传达到全体教职员工。3、每所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改革大讨论。4、每所学校通过大讨论,对本校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出具体的打算。
如今,每天来宁达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江西省教研室列为省级综合性重点课题。宁达同时被武宁县教育局、九江市教育局推举为县、市级课改示范学校。
杜郎口和宁达,一个居江北,一个在江南,两个“杜郎口”,以课改“联谊”。在同样成为典型的“旋风”背后,带给我们的,是他们真正的教育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