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章:昌乐二中的“活教育”

(2007-10-14 14:56:11)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高效课堂

          昌乐二中有“十大理念”。说起来,这些所谓的学校文化,并不艰深,有些甚至平实得像大白话,赵校长说,中国的学校分三类,一类是缺少“文化”,或者压根连些“想法”都没有,上面要求什么,就干什么,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的抓升学率,他们奉为圭臬的无非是时间加汗水,至于教学,那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这类学校会占中国教育的三分之一。
          另一类是有思考,却上升不到文化的范畴,喜欢跟风,名之曰尝试创新,奉行囫囵吞枣的“拿来主义”,整天忙活着东拼西凑,邯郸学步,老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名之曰善于学习。偶尔也会有灵光一闪,却又稍纵既逝,形不成特色,更谈不上教育追求,因为他们老是远离本质,遇到运气好的时候赚一把,运气不好,总以为该自己倒霉,这类学校占大多数,很多“县中”学校就属这类,它们占到总量接近三分之二。
     剩下的一类,总量很少,却领导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以文化统领,却又不拘泥于所谓“文化”的教条,袁贵仁部长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赵校长说,文化具有两个纬度:精神力和知识力。
       他解释说,所谓精神力是指学校文化的催化功能,文化塑造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是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力是文化的核心功能;知识力是文化的智力提升功能,是培养科学素养,增进智力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总体文明程度。
       在昌乐二中,文化是用来“化人”,目的是给学校和师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学校要做大,并不是“大做”,做强,也非“强做”,学校必须做精、做细、做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所有的人都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置身于一座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时,你总是感到该校园有种本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兴奋、激越、感动、升腾。恰恰相反,那些平庸而毫无特色的学校,其缺失的恰恰是这种能唤起、激发学校成员崇高情感和进取心的“学校精神”。
       昌乐二中一直把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享受生命、享受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把“每个学生的一生变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当作办学目标。教育学生把人生的“立德”“立业”“立功”和学校发展的“创建学校精神”“振奋学校精神”“弘扬学校精神”结合起来。
         他们以为教育必须是“功利”的,但教育必须弃“小功”而求“大功”,立德树立人的“正气”,立业磨砺人的“锐气”,立功打造人的“霸气”!
      昌乐二中的十大理念是:
     1.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2.发展是硬道理.
    3.培养目标: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4.办学特色:素质+个性,规范+创新.
    5.学校的产品是服务.
    6.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给“领跑的学校”注入核动力.
    7.大力实施文化治校方略.
    8.每一为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
    9.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10.科研兴校.
      “十大理念”似乎读起来并没什么新奇,其实,这些年的中国教育,争相粉墨登场的教育理念还少吗?铺天盖地、扑面而来,高高举起的都是“拯救”的幌子,一会研讨会,一会实验区的,忙得不亦乐乎,王婆卖瓜,好不热闹。
      聒噪过后,中国教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于是,很多人开始反思,曾经有媒体在评价崔其升的课改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崔其升打败了中国所有的教育家”,这句偏颇的话很隐讳地反映了一线教育的心声,那就是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塌塌实实去实践“教育行动”!
       著名教育专家,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老先生说,当所谓“文化”飘扬在空中,而找寻不到着陆点的时候,文化因为无法内化为具体的行为,而失去生命力!中国教育学会小委会理事长,著名教育专家   姚文俊也说过类似的话,那在参加胶州市向阳小学全国校长培训基地挂牌仪式时说,理念离开了实践,就失去了鲜活。仅仅揪着理念而“教育认祖”的校长,捧着的是“死理”,高层次的校长,必须是把自己的理念植于教育实践里,才能让理念长成参天大树,才能果实累累,桃李芬芳!
   昌乐二中的“十大理念”,鲜活在昌乐二中的教育行动里,就像鱼游在水里,离开了水,再名贵的鱼儿都注定会成为“死鱼”!
   赵校长说,教学教学教学生学。
    课堂课堂学习的天堂。
   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学校学校学生的学校。
    昌乐二中以高考升学率著名,可赵校长却说,高考是教育的副产品。那些只为追求升学率而教育的学校,永远不可能真正考好,他说,当了这么多年校长,以前担心高考考砸,随着自己心里越来越“亮堂”,他现在从不把高考当成“负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是生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