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转载 |
总因职业关系去一些天南海北的城市里。对于像我这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对城市的感觉真的觉得陌生。假如我要不是定睛细看,总会把那些烟囱,误认为高耸入云的杨树梢子,可惜的是城市里压根没有云,当然更没有炊烟,有的只是臭烘烘的气味,任你掩了鼻也难以忍受,因此我疑心城市人是不太习惯于上炕之前洗那双臭脚的,要不怎么满大街都是洗脚城?
其实,关于比邻而居的一家家洗脚城,开始时我是蛮恐惧的,我以为既然是“城”,该有怎样的富丽堂皇,却原来也并不比我的小李庄的随意一处窄院子大不了许多,便哑然失笑,原来城里人这么不实在,忽悠俺是乡下人呢。
我因此格外喜欢乡村,喜欢那些自然、醇和味道,即便同样是云,可乡下的云,却愈加显示出散漫,而那轮月亮,却愈加的清亮,像什么来着,村姑的眸子,我以为这个比喻很是贴切。可惜我的是,居于城市里,每天为一些无谓的琐事奔波劳碌,乡下,我是再难抽出时间尽情地回了,可我思念我的乡下,那个有月,有鸟鸣,可以扯着嗓子喊娘,可以用俚语骂些比酒还烈的粗话的乡下了。
我总对城市充满挑剔。不仅单单是乡下闯进城里的孩子对城市本能的抵触,相反,我热爱一切人类的居住。但我挑剔每一所城市,却是因为对城市品位的不满,在我眼里,中国大多数所谓的城市,充塞的是低俗和雷同。
每到一座城,我首先是看她有没有寺庙,在我看来,那不是寺庙,而是厚重文化的沉淀,一所没有经鼓悠扬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浅薄市侩的城市;然后我会看这座城市有没有大树,没树的城,又哪里来的根?没有流云和飞鸟,又哪里来的诗意?第三,我会看这座城市有没有水,没有水的城市木讷而缺乏灵性。
北京有寺庙也有树,可惜北京没足够的水,一方小小的池塘,竟然叫什么“海”,可见北京对水的渴望,我可怜的北京呀,虽然北京没水,但北京人的口水不少,就连个开出租车,一听你是外地口音,都敢对你喋喋不休,似乎御用的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一般,真他奶奶另人讨厌。尽管我不喜欢北京,可北京有08年奥运会,人家是首都呀,不服不行,就连大街上卖烤红薯的,说不定都和江什么民当过连襟呢。
我还是喜欢我的李庄,有山有水,那山曾经响彻着我的牧歌,那水,曾经映照过我的光屁股。与那些钢筋水泥的城市相比,我的李庄要低矮却朴素得多,只要我愿意,我可以随时抬起头来,看白云飘过我的头顶,云亲近我的时候,我的头上像新长出了一朵白蘑菇!
我顶着这朵蘑菇,不得不依依和我的乡村告别,我不情愿地走进城市里,禁不住像用我的乡下俚语骂一句:狗日的城市!
前一篇:几副能明心见性的对联
后一篇:骂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