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
中国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秋之夜,母亲和儿子以及爷爷奶奶,围坐着等父亲干完。儿子在外读大学,平时难得回来,大家都很高兴。只是这一天,父亲似乎比以往迟了一些。天色已晚,凉风习习,许久,终于听见父亲沉重的推门声。儿子起身刚想迎过去,听见父亲扶在门边喊了一声“胸口好闷!”,便一头倒在了地上。
父亲,再也没有醒来。这位父亲几年来,为了挣儿子上大学的基本费用,长期每天干超过16个小时的重体力活。医生的诊断是,过劳猝死。
这个故事是我一次出差,在飞机上的航空杂志里读到的。当时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才萌生了在母校(华东师大)建贫困助学基金的想法。五一长假前一天,回母校给第一批接受分众帮困助学金的孩子们颁奖,回来的路上,又想起了这个故事,就一直想写点什么。
几千块钱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就是半年一年的生活费。分众凭一己之力,也许解决不了大问题,但通过资助母校的贫困学生来回馈母校,眼前这点绵薄之力是我们可以出的。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度过暂时的难关,顺利走上成才之路。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这个奖学金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在年轻孩子们中推广一种回馈社会的思想。分众助学金希望接受资助的学生,毕业以后能自愿将所接受的资助返还,甚至能自愿捐助一部分加入该基金,从而形成一种“池塘效应”,让以后更多的学生也能受惠于这种帮助。
古谚云,独木难成林。只要大家都来参与公益事业,社会一定会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