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叛·萨宾娜的存在困境

(2006-04-08 01:30:46)
分类: 抒情时代
       首先感谢大家对分众及我本人的关注。
       求职的留言,已经转给人事部门,如果两周后还没有收到回复,请再与人事部门直接联系一下。由于求职的人很多,HR如未能一一答复,还请谅解。
 
       分众从打法电梯口的无聊时间起家,但愿我的博客也能给大家打法点上网的无聊时间。真不敢相信,我居然真的把十几年前的论文找了出来。
       有一段是“诠释”昆德拉笔下那位喜欢戴大礼帽的女画家的。
 
      
反叛(引文均出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如果说特丽莎的梦境隐喻了现代人生命世界的沉沦,以及对于沉沦的潜在觉醒,那么另一位女性萨宾娜则以反叛构成了对理性秩序的直接反动。
      “她背叛了她的父亲,生活便向她敞开了背叛的漫漫长途,每一个吸引她的背叛是罪恶也是胜利。她不愿意遵守秩序,她拒绝服从秩序——拒绝永远和同样的人在一起讲同样的话。”
       背叛就她而言,意味着打破原有既定的秩序,进入未知与敞开的境地。“背叛的金色号角使她感触到前面那自由的太窄,那使她激动的无拘无束无遮无挡。”
       前技术性社会特征在于其经验性,经验意味着对过去和现在,一般与特殊采取整合的观点,但是正如马尔库塞所看到的,这一整合的观点已经在技术社会的传达模式中丧失殆尽了,技术社会强调可预测的有秩序、有计划的东西人们不再是经验着,而仅仅是经历着。
       萨宾娜断然拒绝了在自我的废墟上接受媚俗,拒绝无条件地认同生命存在,她的反叛正是试图超越当下的生存状态而投入未来那无限的可能性。然而萨宾娜无法明晰生命存在的本来意义,在超验的追问缺席的背景下,她对当前的不断反叛最终丧失了存在的依据。
       “在此之前,她的背叛还充满着激情与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新的道路,通向种种反叛的风险。可倘若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
       背叛僭替了意义本身,僭替了终极的关怀,这使萨宾娜作为意向性的存在未能为自身提供一个可在其中居住的意义情境与价值情境。“漫漫长途终有尽头!迟早她不得不结束自己的反叛!迟早她不得不结束她自己。”
       反叛作为超越当下存在的本义,如果面临着超验前提的缺失,那么最终只会构成一种异向的确认:即把生活世界的破败风景当作生存本源性现实的确认,一种对现存的残垣断壁似的价值废墟、崩溃的精神碎片的确认,这也使救赎的来临变得遥遥无期。
 
       
       呵呵。
       想必不少人都有过重读小学日记的经历,应该能理解我现在看当年文章的心情。从惊愕到调笑,到深觉再也回不去的一点点感慨。我们反抗再反抗,尝试再尝试,背叛再背叛,抵死不甘心命运和生活对自己的设置。
       不知不觉很多年过去了,我们是否真的超出了生命原有的可能性,是否真的达到了我们所期待“别处”?还是,最后,无可奈何地置身“永劫回归”的困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也可能,永远都没有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