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街道上的外国美女
(2010-01-18 11:37:09)
标签:
解密历史
文化
杂谈
中华遗产
叩击历史星空
输理华夏文明
|
分类:
杂志经典内容
|
道光十年(1830),在广州发生过一次洋妇逛街事件,几乎让鸦片战争提前了10年开战。这一年的10月4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盻师偕同几个外国女人从澳门来到广州省城,坐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商馆。此后,一连几天,在为首的盻师夫人带领下,几个穿戴时尚的外国女人坐着绿呢轿,到处观光。每到晚间时分,她们又悉数来到美国商馆一号领事塔尔拔的家里,参加礼拜。谁能料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们竟然成了一场外交风波的主角儿。
“番鬼婆”们如此招摇弄得满城风雨,官方震惊。因为夷人私带家眷入广州,以及私自坐轿入商馆,都是中国官府曾明文规定禁止的。于是,中国政府责成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宾亲自过问,谕令广州知府,转饬行商首领伍受昌,令外商退回澳门,不许在广州省城停留,同时禁止夷人乘坐肩舆(轿子)。
一场轰轰烈烈的外交交锋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当盻师大班收到中国政府发来的公文时,并不领会中方提出的严正交涉;而英国商人雅各等,也拿着商行通事翻译的汉字禀帖,亲自跑到靖海门外(因为外商是不许无故进入广州城的,因此禀帖只能在城门口呈递),表示外商留在广州商馆,有时一住就是半年,如果不准携带家眷,实属不人道云云。李鸿宾对洋商的抗议申诉禀帖也不加理睬。最后事态发展成刀兵相见——中方通告:如两三天内,盻师仍不遵命将夫人送回澳门,将派官兵进入商馆,实施驱逐。
外方派出水兵百余人,携带轻便枪炮,夤夜在商馆码头登陆,实施布防,保护商馆。
就这样两相对峙,“番妇”问题使中英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意把事态弄僵。广东官员怕涉外事件激化,难以向朝廷交代,于是急忙派洋行商人出面做疏导。英方也因百余人的武装根本不可能与中国军队抗衡,更由于贸易所系,利之所在,也不敢贸然动武。最后,还是英方先让了步,向清官府报告了派兵保护商馆的原因,并说如果中国官方肯保障商馆安全,水兵和枪炮自当撤去。在得到李鸿宾的保证后,英国水兵撤回兵舰去了。
水兵撤了,但盻师夫人以照顾有疾病的盻师为理由,并没有立即回澳门,等玩够了,才动身回澳门。
“番妇”不准进广州城、“夷商”不准乘轿入馆,是大清先帝立下的规矩。那么,这不近人情的规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它又表现了清政府何种心态?欲知详情,《中华遗产》2010年1月刊“秘档”栏目,为您揭晓。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