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遗产》十月号目录

(2009-10-19 13:56:49)
标签:

杂谈

                《中华遗产》十月号目录    

 

河姆渡:告别“野生”

  撰文、供图/赵志军 贝云

  在中华大地上,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资源取得方式是怎样从采集发展到种植、从狩猎进步为畜养,中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五谷”都是怎么起源的?它们分别对应了考古上的那些发现?长久的农耕积累,又为中华文明起了多大的推进作用?这一切关乎“食为天”的问题,都要从浙江河姆渡说起。

良渚:谨以神的名义

  撰文李娜 供图/刘斌

  如果你留心中国的物质遗产,一定听说过良渚古玉,它们是出土于浙江省良渚地区的以“玉琮王”为代表的很多古玉器,但你也许不知道的是,端庄精美的良渚古玉和威严的中华礼制还有着紧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良渚古玉是中国玉礼制的重要源头。请随我们一起来细细端详良渚古玉,一起揭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密码。

殷墟:看得见的华夏第一王朝  

    撰文/李修

  在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圣地”和“考古学家的摇篮”的安阳殷墟遗址里,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及都城遗址,有成熟的文字,有完备的礼制,有都城以及各种作坊和各种规格的墓葬,这是一个王国诞生的必备条件。因此,殷墟遗址为我们带来了——迄今为止经考古发现与文献所证实的中国第一个完备的王国。也许我们可称之为华夏第一王国。

曾候乙墓:敲醒华夏正统之音

  撰文、供图/王子初

  公元1978年,随着湖北随县曾候乙墓的开掘,一套举世无双的巨型编钟破土而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一部失传的音乐巨著铭刻于上,令人叹为观止!曾候乙墓隐藏了太多古代音乐的奥秘,墓中大量乐器的重见天日,是中国音乐考古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发现。“双音钟”的科学原理在哪里?中国古代青铜乐钟的铸造技术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秘密?七声音律究竟是传自欧洲还是源自中国本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等待作者带领我们一起去探寻答案。

秦始皇陵:万世帝国大梦  

    撰文/段清波 陈 旭 摄影/陈 旭

  秦始皇,不仅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其坐落在陕西骊山脚下的陵墓也开启了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成为中国丧葬文化史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导致了秦始皇决定建立宏伟的陵寝?这一陵寝制度又怎样影响了后世的皇陵?中国人的墓葬文化,到秦始皇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本文将跟随考古学者重访现场,为您讲述隐藏在秦始皇陵中鲜为人知的重重玄机,掀开影响华夏丧葬文化达数千余年的陵寝制度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汉墓:丝国的彩衣

  撰文/熊晓 供图/湖南省博物馆 等

  汉代是中国丝绸的繁荣期,中国丝绸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如提花机的重大改进,丝绸品种、丝绸纹样的丰富多样,织物上出现吉祥寓意文字,西北丝绸之路的开通等等。长沙马王堆西汉大墓出土的丝绸珍品就证实了这一繁荣历史——这里出土的纺织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高,都是过去罕见的。仅一号墓内出土的纺织品和服饰品就多达两百余种,且都色彩绚丽、工艺精湛。这些文物反映了汉代丝织品在缫丝、织造、印染、刺绣、图案设计方面达到的高度,从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中,我们就可窥见先祖们精湛的工艺水平和设计思想。

克孜尔千佛洞:佛陀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撰文/唐荣尧

  公元1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西域,逐渐流行并广为传播。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龟兹王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富庶的绿洲经济和安定的社会条件,与佛教艺术珠联壁合。位于龟兹的克孜尔千佛洞,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它是佛教东传中国地理位置最西、开凿最早的石窟。在克孜尔千佛洞,洞窟、佛像和壁画中留下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印迹。

龙门石窟:刀锋下的魏碑

    撰文/宋文京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这是日本人在看到魏碑书法之后发出的惊叹;近年来,竟还有不少日韩人每年专门来到中国在北魏碑刻遗迹前激赏跪拜。魏碑书法有多美?从甲骨文、金文、篆、隶一路成长起来的中国书法,到魏晋时发展成何种样貌?我们在游览龙门石窟时,实在不该忽视这个角度:这里是魏碑书法的故乡……

何家村金银器:大唐的高度

  撰文/申秦雁

  作为唐王朝的都城,西安目前所能见到的唐代的实物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陵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地上的东西很少。真正沾有唐王朝生活气息的生活用具少之又少,唐代宫廷的实物更是凤毛麟角。何家村金银器遗宝的发现,如同揭开了一位美丽新娘的面纱,她美丽的魅力摄人心脾,雕琢精巧的金银,呈现出一个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世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蓬勃朝气。这些金银器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代表了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钧窑遗址:陶瓷上的那抹彩霞

  撰文/秦大树

  中国瓷器发展到宋朝,出现了五朵奇葩——官、哥、汝、钧、定,他们五彩斑斓,也是中国陶瓷的巅峰,但由于窑址未被发现颇显神秘莫测。河南钧窑遗址的发现,解开了这五大名窑极致辉煌的谜团。钧瓷究竟是如何制成?为何如此绚烂夺目?在华夏文明的陶瓷史上究竟意味着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