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华遗产杂志
中华遗产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042
  • 关注人气:98,1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璧之灵

(2006-07-25 10:43:45)
                         灵璧之灵
 
   灵璧石出于安徽省灵璧北部磬云山北平畴间,经古泗水亿万年的波涛冲击,使之具有瘦、皱、漏、透等特点,而且峰峦洞壑,状物肖形,千态万状。又因其是10亿年前海藻化石,因此,色泽黝黑天成,扣之铿然有声。远在三千年前殷、商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作磬的记载。
 
  历代皇家贵族、文人雅士多把灵璧石视作灵种异物,收藏于园林、庭院和书斋,素有“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之说。于是品石、画石、题石、玩石也成为象征文人贤士风骨与友谊的灵物。
 
  宋徽宗就酷爱藏石,他为求祥瑞,在开封修建“万寿艮岳”,派人到江南各地搜取奇花异石,史料记载“诸道逋员,造巨船二千四百艘”运输奇石,史称“花石纲”。运来的石中有一灵璧石徽宗十分钟爱,奉为神物,亲自题写“庆云万态奇峰”刻在石上,披红挂金,推崇备至。”
 
 传说南唐后主李煜,有一“灵璧研山”径长愈尺,共有36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池水还可以治疗眼病。南唐灭亡, “灵璧研山”石也失落民间,后被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得到,“袖藏囊携,行以偕行,止以偕止,时相与共,人谓其癫,实为情痴”。米芾途经镇江,经人撮合用“灵璧研山”,换取了苏仲容在甘露寺旁临江一处晋唐古建筑,换毕就后悔不迭,直可谓抱怨终生。那料这方灵璧石苏仲容得之不久,便被风雅皇帝宋徽宗利用皇权“索人九禁”,纳石于宫中。米芾后来画了一幅《研山铭图》并题诗其上,千年间,辗转数十藏家之手,2002年被故宫博物院以2990万自日本购回。
  
 小孤山馆主人曾小俊以画树称名,更以藏石之雅,折服同道好友。旅美画家刘丹每次从纽约造访北京,必于小孤山馆藏石最多的介眉堂驻足留恋。
  
  小孤山馆的镇馆之宝,便是一块灵壁石,主人说起此石的来历,颇为兴奋,此石原藏于苏州名家之府,后被北京藏家购得,又几经周旋才被纳入介眉堂中。这块灵璧石还配以明代黄花梨的老座,以此判断此石最晚也是明代玩家所藏。
  2004年春天,刘丹再次造访小孤山馆,痴迷于这块灵璧佳石,精心画得写生稿,带回纽约,于同年冬天创作完成《介眉堂藏明灵璧石图》。
  
 2005年,刘丹和曾小俊二人在台北举办二人画展,这幅画也在展览中展出,画展作品题材以木和石为主,刘丹引用《庄子·大宗师》里的一句话“与物有宜”作为展览的题目,传递出人与石、石与人,人与人之间心心相映的情感,王世襄老人亲自书写了“与物有宜”这四个字,以示心有戚戚焉。
  
  画上,刘丹有三段题跋,分别记述了自己创作这幅画的缘起,明代画家董其昌对道君皇帝宋徽宗和元代画家赵孟頫等人画石方法的研究,和自己画石陶情适性、玩物养志的心得体会。
 
                                         (撰文/泰祥洲   供图/刘丹)

文章引用自:中华遗产杂志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