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移民expat文化 |
分类: 国门内外 |
喜大普奔啦——新华网引述汇丰银行“世界上15个移民最佳去处”的,将中国列为全球第一移民目的地,一举超越澳、新、美、加等国,让全世界的人民羡慕嫉妒恨。
不过,查一查汇丰银行调查的英语原文,这是一个有关派驻海外员工(expat)对驻在国家或地方的评估,而不是“移民”(immigrants)。这个这个“富人移民”和“海外员工”还是有差别的,比如中国土豪争着移民,外国屌丝抢着来中国打工,可谓是一种现代“围城”现象。
相比之下,《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相对客观——China's Top for Expats
说《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只是“相对客观”是因为它的小编在“中国是海外员工首选”的标题后又故意加了个括号——When you don't count the pollution(如果你不介意污染的话)。
虽然说《华尔街日报》这样的标题纯属“别有用心”,但是英国《金融时报》还是实事求是地传播正能量,讲了一个36岁的英国厨师麦肯纳(Brian McKenna)的中国梦,他还真就不介意北京的污染。
话说麦肯纳不远万里从荷兰辗转来到北京,开了家西餐厅,too delighted to be homesick(乐不思蜀)。在麦老师看来,中国这个地界“有100万个优点、10个缺点(a million good things and 10 bad things)”。说起优点,麦肯纳拿伦敦做比较:In London, everyone is in a rush but going nowhere. In Beijing, everybody is doing everything. It is just exciting (在伦敦,每个人都惶惶不可终日,不知要去哪里;而在北京,每个人都忙到了点子上,那叫一个振奋!)
谈起住在北京的不便之处,麦肯纳挑了三条主要的说:呛人的空气(choking pollution)、堵塞的交通(standstill traffic),还有仍显稚嫩的西餐文化。对于北京的污染和拥堵,麦老师看得很开很开,颇有庄子之道:“这些事根本不让我烦心,因为我对它们根本无能为力(These issues don’t bother me because they’re all something I can’t do anything about)”。
但是,正是图样图森破的北京西餐却成为他创业的机会。麦肯纳开的餐厅号称融合中西餐饮精华,以分子美食(molecular gastronomy)为卖点,并辅以让人泪奔的高价(eye-watering prices),吸引了不少“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中国新贵:让我们做朋友吧,土豪(Be my friends, Tuhao)!
【告各位读者:在下最近开通了微信公共信号(微信号chinglish_zhaihua),以“中式英语大全”为题,算是《东方文化西方语》的一个子栏目,随时介绍中外时事中流行词的对应英语翻译和相关掌故,欢迎各位通过微信订阅、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