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有市场

(2013-09-07 18:41:49)
标签:

德国

翻译

中国

小说

文化

分类: 中西文化

乌里希·考茨(Ulrich Kautz)是德国最重要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之一,翻译过余华的《兄弟》(德文译名:Brüder)以及阎连科关于河南艾滋村的长篇小说《丁庄梦》(德文译名:Der Traum meines Großvaters)。考茨认为,“口味较重但并非没有深度”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有一定市场。

 

什么样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有市场

比如莫言,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德国常常因担任作协副主席受到指责,被一些批评者贬为御用作家。但实际上,他的作品勇敢地描写了中国的腐败、计划生育政策框架下强制堕胎的问题和以及农民的落后。这些气势磅礴并加上适当分量的血、排泄物、精液、呕吐物的作品比其它的中国小说更能触动读者的神经。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们阅读中国文学是为了更多了解中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盘点中国社会的余华的《兄弟》之所以较为成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许多小说也满足了这种需求。早在获得诺奖之前,莫言小说德文译作在德国就一版再版。

 

什么样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有市场

相比之下,海外的中国作家更容易被德国市场接受。80年代移民美国的哈金10年前以一部充满历史沧桑的三角恋爱故事《等待》获得成功,戴思杰的畅销小说《巴尔扎克和小裁缝》用法文写就。两部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文革期间,满足了德国读者对当代中国的好奇。

但总体来说,中国作家在德国不能成为畅销书作家。从写作风格上就开始体现出文化差异。中国作家喜欢用让西方读者感到夸张的强烈比喻,喜欢影射、引经据典,让德国读者不知所云。在中国,引用成语和典故被视为舞文弄墨的必要技巧,但却让德国读者感到陌生。

 

汉学家马丁·汉克(Martin Hanke)几年前成立了东亚出版社,出版了王朔的作品,由于发行量很小,这些书在书店里找不到。不过,汉克深信这些书不会卖不出去。他说,我们有一个小圈子的读者,他们很感谢我们并非只关心大众。

 

【资料来源:德国之声,原文作者作者:Mathias Bölling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