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央视追问台北市民:你幸福吗?
标签:
幸福台北文化 |
分类: 国门内外 |
假如央视美女记者追着在台北街头追着市民问:你幸福吗?回答会是怎样呢?最近一期(2012年10月31日)《台北画刊》的一篇充满政绩宣传意味主旋律文章,题为“台北市民好幸福: 温馨台北幸福满点” (作者邱淑宜; 摄影/王能佑)的文章,读起来如天方夜谭一般,却正好回答了央视的这个“你幸福吗”的问题——
收到户政事务所转来的通知,中山区成功里里长李清水在约定好的时间,亲自送上“宝贝篇”福袋到家有新生儿的庄家,庄太太笑咪咪地收下福袋,直说台北市政府真贴心。
高度现代化的台北市,虽然处处水泥丛林、生活步调紧凑,然而某些方面仍保有旧时农业社会的人情味,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的“幸福+福袋送到家专案”即是一例,在市民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乔迁、结婚、生子等,市府都以特制的福袋,送上诚挚的祝福。
“幸福+福袋送到家专案”共有五种福袋,“台北好生活篇”是特别为外县市迁入台北市单独立户的“新台北人”准备,“牵手篇”是为完成结婚登记的新婚市民量身设计,“宝贝篇”则是为家有新生儿的家庭精心客製,这三种福袋在市民于台北市各区户政事务所办妥迁入、结婚及出生登记且经户政事务所徵询市民的同意后,由里长、邻长或里干事亲送到府。另外还有为离婚市民准备的“单飞篇”福袋及为遭逢亲人离世的市民准备的“安心篇”福袋,在市民至户所办理离婚登记及死亡登记时,由户所人员当场提送。
福袋内除了市长的祝福卡或关怀卡,还有提供实用资讯的“台北幸福人手册”,五种福袋手册内容各不同,比方“台北好生活篇”手册内容提供新台北人市府各项便民服务的联络窗口及台北市大众运输资讯;“宝贝篇”手册内容有产妇产后身心的照护、上班妈妈享有的权益、母乳哺育、市府“助妳好孕”方案内容等。另外“牵手篇”、“宝贝篇”及“台北好生活篇”还有一份精美的纪念品。
去年一整年,李清水共送出370个福袋,数量是全市里长之冠,平均每天都送出福袋,他说,工商社会大家都忙,送福袋是跟里民交流互动很好的机会,有时候里民会反映里内有哪些事需要处理,他也会藉机了解里民是否需要帮助,像他有一次在送“台北好生活篇”福袋到新住户家中时,发现是经济困顿的单亲家庭,但因资格不符,无法申办低收入户补助,他寻求社区资源提供急难救助金,让这个因先生病逝而单亲带孩子的妈妈感激不已。
台北市如同李清水这般全里走透透送福袋、发掘并协助里民解决家庭问题的里长很多,中山区集英里里长何喜雄有一次送福袋时,发觉林小姐是因家庭暴力迁居到台北市,独居的她经济状况不佳,还害怕先生找上门再对她施暴,何喜雄与里干事为她申请社福单位的急难救助,并引介里内教会团体提供心理及精神支持,协助她走出家暴的阴影,生活逐渐步上正轨。
有时里长公务繁忙,则由里干事客串福袋快递员。北投区吉庆里里干事涂福贤在送宝贝篇福袋到廖先生家中时,发现廖家并无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反而一片愁云惨雾,原来是廖先生的母亲心脏病需要开刀,庞大的医药费让经济并不宽裕的廖先生烦恼不已。
涂福贤告诉廖先生,市府有“市民医疗补助”措施,符合条件者,健保自行负担费用超出2万元的部分,扣除不补助项目,馀额市府补助80%,廖先生一听,转忧为喜,表示这样家裡应该负担得来。廖妈妈开刀出院后,涂福贤帮忙申请“市民医疗补助”,廖妈妈康复后,还亲自到里办公处谢谢涂福贤,表示居住在台北市好幸福。
“幸福+福袋送到家专案”从民国96年推出至今,已经发送出43万多个福袋,其中有近30万个福袋是经由里邻长及里干事之手送出,不仅送上市府的祝福,也送上市府的关怀;跟民众接触频繁的户政事务所第一线柜台人员,则在为民服务时,分享台北市民的幸福故事。大同区户政事务所薛家欣因缘际会参与一对年轻夫妻离婚又复合的过程,是公务员生涯中难忘的插曲。
薛家欣犹记得这对夫妻新婚前往户所办理结婚登记时,一脸幸福洋溢,周边人群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没想到不到一年小俩口闹离婚,到户所办理离婚登记时凑巧也是她受理,想到他们办理结婚登记时的甜蜜,薛家欣忍不住问“你们确定要离婚?”结果女方哭了,男方不断劝她回家,让薛家欣感觉他们其实并不想离婚,原本以为“可以少一对怨偶”,没想到女方说“这样比较好,毕竟我们也考虑了很久才做出决定”,薛家欣只好帮他们办理离婚登记。
大约一年后,当他们抱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出现在洽公柜台前,薛家欣瞪大眼,心想'不会吧,又碰到你们",但看着一家三口和乐融融,她心想应该是好事,果然,他们不但办理小宝宝的出生登记,还办了结婚登记,在洽公过程中,他们告诉薛家欣离婚又复合的心路历程,特别提及,当初办理结婚及离婚登记时收到的福袋,手册的内容让他们重新省思婚姻的意义与相处之道,对他们帮助很大。这对夫妻的故事让薛家欣深刻体会到,把握幸福永远不嫌晚!
台北市政府鼓励市民结婚生育,也陆续推出配套措施,除了“助妳好孕”专案,还陆续在各区设立亲子馆,提供爸妈宝宝免费使用,甫在今年8月8日开放的松山亲子馆,即是叫好又叫座的亲子活动空间,预约电话接不完。

松山亲子馆位在民生社区活动中心三楼,占地150坪,分为婴幼儿专区及多功能教室,是全国第一间专属未满3足岁幼儿的亲子馆,採预约制,每场次接受25对亲子进场。週二至週五每天上下午各一个场次,週六及週日每天三个场次。
松山亲子馆组长吴珮芳指出,3岁以上幼儿多已就读幼儿园,有教育资源可用,相形之下,3岁以下幼儿较缺乏公共资源,但坊间的幼儿活动空间多是溷龄使用,小小孩抢不过较大的小朋友。诸多研究指出,0至3岁是孩童发展关键期,需要多元的刺激与学习环境,家长的陪伴尤其重要,因此松山亲子馆规划为3岁以下幼儿专用,让家长在安全的环境中陪伴孩子玩出创造力。
幼儿专区分为学步前区、亲子共读区、探索区、手创区、烹饪区、益智区等,从空间规划、游戏器材及教具设置,都以0岁至3岁幼儿为对象,例如熘滑梯无论滑坡度及阶梯,都适合3岁以下幼儿使用,安全无虞;现场还有教保专员提供家长育儿方面的谘询。
开馆两个月来,使用过的家长赞不绝口,不少妈妈在自己的部落格图文并茂叙述使用心得,让松山亲子馆迅速建立口碑及知名度,天天满档,开馆时间内预约电话没有断过。由于每个场次最多容纳25对亲子,不少家长希望放宽名额限制,吴珮芳说,25对的容量是依现场空间面积计算而来,而且不少宝宝都是父母陪同入场,为了维持服务品质,必须限制入场人数,还请家长体谅。
在台北市,钢筋水泥并不会成为市民感受幸福的阻碍,各区户政事务所及各里办公室,构成绵密交错的网络,牢不可破、四通八达,不停歇地输送关怀与祝福,市民们无论是住在高楼大厦还是住在老旧公寓社区、无论住在热闹的市中心还是偏远郊区,都在网络的服务范围内,所有市民得到的关心与祝福是一样的,台北市民好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