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自讲:维港海浪、上班浏览、慧眼识得诺贝尔

标签:
香港上网诺贝尔副刊文化 |
分类: 想到就说 |
这年头,貌似只有在飞机上才能安心读报,只因没有网络。昨天拿到的是一份香港«星岛日报»。
匆匆翻过"要闻",还是副刊上的东西有看点。
副刊上的文章,往往有各自的专栏,比如"香港声音"(迪奇)这篇文章就在"馆长有SAY"专栏。据说香港很有一些属于自己和谐社会的声音:维港的海浪声,俨然如香港的心脏跳动;"叮叮"是香港电车发出的声响;麻将声,走过公屋屋村,必定听到三姑六婆围着搓麻的声音。
"此君曰"专栏(冯礼慈)声称"上班浏览网页可提升工作效率"。是不是真呀?真。这是新加坡学者的测试出来的。这不是微博,没有字数限制,就多说几句。学者们的测试方法是这样滴:近百位实验者分为三组,要他们把文章里所有的字母e都圈出来,圈20分中后大家休息。A组休息时间要做另一项工作,B组对着电脑但不能上网,而C组则准上网浏览网页。10分钟后,各组继续圈字母e,进行10钟。结果,经上网浏览网页的C组,比另外两组明显有效率!可见,上网和喝咖啡的效果相仿,都有提神的作用。以此类推,上班得空看看微博,也应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项研究同时发现,收发邮件和MSN聊天对工作效率却是负面作用。
另外,"细说新事"栏(辛翠时)的一篇"逸夫奖识真英雄"的豆腐块也有点意思。文章说今年诺贝尔奖让港人格外关注,这倒不是今年的诺奖得主有华裔港人,而是在三个大奖(医学,物理,化学)的7位获奖者中有5位曾获邵逸夫奖!充分证明我港具备一流眼光,能得风气之先,慧眼识英雄。
这就好比似的说,俺的微博的粉丝不多,但俺关注的微博的粉丝的粉丝他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