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信,我们的大脑被谷歌“外包”了

标签:
谷歌记忆外包互联网文化 |
分类: 奇文共赏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日前在“科技之窗”节目中播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因特网改变我们运用记忆力的方式”(署名安德烈),文章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在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两个现象:1)如果提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参加实验的人都没有找不到答案,但脑中立即浮现出“搜寻谷歌”四个字。2)参加实验的人对自己的资料存储在什么地方,安置在哪一类文档里面则记得非常仔细和清楚。由此得出结论: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使用记忆力的方式。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被谷歌“外包”了。
因特网改变我们运用记忆力的方式
RFI2011.8.9科技之窗
作者 安德烈
英特网使我们比任何一代人都轻而易举地获取信息,但是,英特网是否让我们变得比前辈更聪明还是更愚笨?我们是不是从今以后再也一点不需要熟记于心,因为只要手指轻轻一点,我们所要的信息就呈现在眼前。但是,让你眼花缭乱的网上信息能否让你记住什么,英特网是否正在改变我们大脑记忆的方式?
这都是英特网诞生以来科学家们不断询问的问题。英特网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随着英特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我们现在可以随时地从网上获取难以计量的信息。几年以来,这一现象促使人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英特网是否会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式?会不会使我们变成傻瓜?英特网对人类而言到底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威胁?就此,专家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比较乐观,有的则要消极得多。下面我们介绍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批美国心理学家七月中旬在『科学』杂志提出了他们的最新见解。他们用大量证据显示:我们的记忆力已经受到英特网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向一批志愿实验者提出了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参加实验的人都找不到答案,但脑中立即浮现出“搜寻谷歌”四个字。专家们注意到,只要你向参加实验的人保证他们的资料肯定存储在电脑里,他们很快就会遗忘他们之前所写过的东西。另外一个观察到的现象是:参加实验的人对自己的资料存储在什么地方,安置在哪一类文档里面则记得非常仔细和清楚。由此,三位来自哥伦比亚、哈佛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英特网正在改变我们使用我们的记忆力的方式。
对于巴黎八大负责“理解、推理能力与知识获取”专项研究的SANDER教授来说,美国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了这样一种直觉:本来应该把电话号码熟记于心,现在人们更喜欢通过互打电话来留下号码,电话号簿已被搁置起来。对英特网来说也基本上是同样的道理。但是程度更广更深。
这种把记忆力外在化的行为早为专家所知,并称其为“交互记忆”。美国心理学家SPARROW认为,书籍和朋友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直到目前是我们的“外在”的知识,英特网已经相当大部分的替代了书籍和朋友。
英特网取代了书籍和朋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目前仍然相当模糊。SANDER认为,现在没有任何模式能使我们估量出这一变化会对我们的精神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冲击。他认为,学识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积累过程,好像已经整理好躺在抽屉里等着你拿过来用就是了,聪明和智慧取决于把掌握的各种知识吸收、连接、组合在一起的能力,然后再赋予它们一定的意义。如果你具备了很强的分析能力,英特网可以为你带来更多。如果你不具备那种能力,你就会被各种资料的汪洋大海淹没。
最后,专家们的上述研究又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那就是目前的学习程序是否向学生们提供了最好的、能够帮助他们智慧地去使用英特网的工具?熟记于心的办法是否失去了全部的意义?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这样认为。如果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对数表过时的话,但谁也没有否认乘法口诀的教育功能。英特网已经以其特有的方式打乱了我们与知识的关系。现在剩下来的就是我们将如何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从中汲取最好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