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信不信:在国外不要轻易说Are you sure

(2011-08-04 07:49:28)
标签:

英语

文化

分类: 奇文共赏

今天台湾《联合报》上有一篇署名王世平的文章,题目是“文化震撼课”,这里的“文化震撼”想来是Cultural Shock的翻译。这位台湾朋友在美国遭遇了哪些“文化震撼”呢,请看他的文章(图/吉娜儿):

 

你信不信:在国外不要轻易说Are <wbr>you <wbr>sure在国外,想要以破烂的英文赢得短暂的友谊很难,还处处暗藏得罪人的话语陷阱,尤其是因文化认知差异所造成的误解……

 

语言是第一个挑战
用词失当激怒对方

 

日前在芝加哥机场划位时,对柜台小姐说:「妳确定不必看机票吗?」(Are you sure……)

 

划完座位后,她将不悦的表情写在脸上,看我一脸茫然无辜的样子,她忍不住严肃地指正我:「绝对不可对女士说『Are you sure? 』这是对女性专业的一种侮辱。」

 

天啊!这麽简单的英文都会造成误解,我立刻虚心请教她该如何表达,她则不计前嫌当起老师,教我比较委婉的问话:「你是说只须要护照吗?」(Are you saying only the passport is needed?)

 

这件事让我回想当年留美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语言入学测验。由于我提早赴美,心想与其等待大伙英文会考,不如主动求见语言中心主任,经由面试,先行解决暑期修课问题。会面前我做足了功课,草拟考古题,询问过来人,有关他的人品、嗜好,是否有种族歧视等。学长姊给的答桉,实在令人诧异。原来他的英文名字为Bruce Leeds,乍听之下以为是Bruce Lee (李小龙),身为影迷的他非常乐于被误称。爱屋及乌之下,他对台湾来的留学生特别友善。

 

会面当天,果然,他的态度和蔼可亲,我们相「谈」甚欢。只是我所预备的模拟考题十分有限,怕捉襟见肘露了馅,赶紧问说须修哪些英文课。

 

他的回答令我惊讶万分:「你只要修一门写作课就可以了。」

 

「真的吗?为什麽?」

 

他重申:「你的口语还可以,不必上会话课。」

 

将画下完美句点
却因多嘴搞砸了

 

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我竟然说:「你们美国佬(You Americans)总是说很好、很棒,即使我们错了!」我看他脸色大变,当下的气氛几乎教人窒息。

 

我很懊恼,本来这场面试可以画下完美句点,却让我给搞砸了,实在不该多嘴冒出「你们美国佬」而激怒对方,听起来想必很刺耳。

 

看他挥挥手,怒目送客,我心裡凉了半截。

 

后来在课堂上,我们讨论跨文化问题时,才有机会跟他解释,中文双主词连用很稀鬆平常的,他才释怀。

 

也许不打不相识,往后彼此愈来愈能理解对方的幽默,他对我也更加礼遇,甚至在我申请博士班时,还跟我讨论他打算怎麽帮我写推荐信,并且把我台式幽默的特质也写了进去。

 

我却白目问道:「为什麽写这麽短?」

 

他反驳:「最好的推荐信也不过如此!」看他眉头深锁,我猜可能又犯了什麽文化禁忌?幸好,他没有追究下去。

 

如今我还保留他帮我写的信,也特别珍惜这一堂文化震撼的课程,虽然只是虚惊一场,却毕生难忘。反倒多年后,再读那一封推荐信上的溢美之词,会令我脸红。

 

总之,感谢他宽宏大量、爱屋及乌,超越文化差异的藩篱,并且写了强而有力的推荐信,让我申请到名校;也感谢李小龙「遗爱」人间,冥冥中助我跨越语言障碍,安然度过旅美第一关。


【2011/08/04 联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