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语杯具文化 |
分类: 想到就说 |
我在11月4日那天贴出一篇“虽说无错不成书,但也要看错了多少——《东方文化西方语-I》差错曝光”的博客,文章的结尾一句话是:Nevertheless,因为我的这本《东方文化西方语》的总字数超出12万字,总共查出了12个错误,所以差错率还在万分之一以下,总归“合格”了,不算是杯具。
看到这句话,一位新浪网友第一时间留言:
翟先生您真可爱~"杯具"这样的词都会用了^ ^
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读您的博文,学到了不少知识!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新浪博友北京方雨教授也留言说:
本以为“杯具”也错了,但一想不太可能,因为您本来就是在“检讨”,怎么可能再错呢?果然,
一搜索才知道,“杯具”果然是最新网络语言,哈哈。
不错,我那篇文章中“杯具”用法的确是从网上借来的,具体来说是从姚晨的围脖上学来的,这个词在演员姚晨的围脖上出现频率很高,一来二去就学会了。《黑龙江晨报》11月27日发表文章“09网络流行语‘杯具’你了解吗”考证了“杯具”的起源,文章说“始作俑者”是易中天,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见上图)。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中如喜剧般逗引着人们的笑神经。资深论坛版主“侠客”对媒体透露称,“杯具”的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的图片,但句式模板则来自张爱玲。“张爱玲有句名言‘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我们最早看到的仿造版本就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我想到了另外一种方式来看“杯具”的起源,查查Google Insights。也称作“谷歌搜索解析”,可以按照国家、地区、搜索范围、时间段、类别查看Google搜索关键字趋势。比如输入“翟华”,可以发现最近一年以来网上出现的频率虽然时有起伏,但是波动范围还是不大的。如果输入“杯具”一词可以发现,“杯具”在全中国范围内的网页中出现频率是在今年7月起开始持续增长,到了9月中旬出现飞跃,此后一路飙升至今。
从地区分布来看,杯具最流行的地区依次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拔了头筹。
但是,如果分别在这几个地区来看,我们发现“杯具”首先是在北京开始密集出现的时间点是9月的第3周,在上海的流行是在9月底以后开始的,而杯具在广东、浙江的起飞点分别是在10月的第1周和第3周,由此可见,杯具是从北京始发,波及到上海、广东、浙江乃至全国的。
搞清楚了杯具的起源,最后说说到底什么是杯具。借用西方语言中“茶杯里的风暴”的句式,茶杯里的悲剧就是杯具了。这样的杯具其实往往就是洗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