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说无错不成书,但也要看错了多少

(2009-11-04 00:01:55)
标签:

东方文化西方语

翟华

图书质量检查

文化

分类: 中西文化

——《东方文化西方语-I》差错曝光

 

我国文化人中有个“共识”,叫做“无错不成书”。但实际上也要看错多少、怎么错的,错的太多了(比如某外国著名CEO自传汉译本有1800多处错误),或者太离谱了(比如把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那么书也就不成书了。

 

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说得很清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第十七条进一步规定:“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 30 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 30 天内全部收回。”所以说,如果一本书的差错率被查出在万分之五以上,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差错率在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之间,虽然不合格,但还可以回炉修炼;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就是传说中的“无错不成书”的那种书了。

 

不久前,我的那本《东方文化西方语》(第一辑)在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图书专项检查”行动中被抽出做了标本,让语言文字专家像篦头发似地篦了一遍,结果一共查出了12个错误,今天来个立此存照,“独家”曝光如下:

 

“简单的”应为“简单地”
“标准相”应为“标准像”
“科罗摩岛”应为“科摩罗岛”
“布鲁赛尔”应为“布鲁塞尔”
“柏柏人”应为“柏柏尔人”
“平米”应为“平方米”
“忘而却步”应为“望而却步”
“一但”应为“一旦”
“播号”应为“拨号”
“望文生意”应为“望文生义”
“小费连也没接”应为“连小费也没接”


这些差错毫无疑问都是本人的“原罪”,尤其是那个“标准相”的错误,我还留下了铁一般的“证据”——在一校文稿时是我亲笔写下的“标准相”(见下图)。说来也怪我无事生非,在说非洲的这一段文字原稿上本是正确无误的“照片”二字,不知怎地忽然心血来潮提笔改成了“标准相”,结果铸成12个处差错之一,让专家抓了现行。

 

虽说无错不成书,但也要看错了多少

 

Nevertheless,因为我的这本《东方文化西方语》的总字数超出12万字,总共查出了12个错误,所以差错率还在万分之一以下,总归“合格”了,不算是杯具。

 

附录:
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1 .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目录、出版说明 (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 1 个差错。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 1个差错。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 1 倍计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 1个差错。
  ⑵ 同一错字重复出现,每面计 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4 个差错。每处多、漏 2 ~ 5 个字,计 2 个差错 , 5 个字以上计 4 个差错。
  ⑶ 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 2 个差错 ;相关文字不一致,有一项计 1 个差错。
  ⑷ 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 2 个差错。
  ⑸ 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一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计 1 个差错。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 GB / T 16159 - 1996 )规定的,以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计 1 个差错。
  ⑹ 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 (如把英文字母 N 错为俄文字母И ),字母与其他符合混用的(如把汉字的○错为英文字母 O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 3 处,计 1.5 个差错。
  ⑺ 简化字、繁体字混用,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 3 处,计 1.5 个差错。
  ⑻ 工具书的科技条目、科技类教材、学习辅导书和其他科技图书,使用计量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量和单位》 ( GB 3100 - 3102 - 1993 )的中文名称的、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1 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 1 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 3 个差错。
  ⑼ 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 GB / T 15835 - 1995 )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2 .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⑵ 小数点误为中圆点,或中圆点误为小数点的,以及冒号误为比号,或比号误为冒号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专名线、着重点的错位、多、漏, 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⑶ 破折号误为一字线、半字线,每处计 0.1 个差错。标点符号误在行首、行末的, 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⑷ 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按音节转行,漏排连接号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样差错在每面超过 3 个, 计 0.3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⑸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科学技术各学科中的科学符号、乐谱符号等差错,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样差错同一面内不重复计算,全书最多 计 1.5 个差错。
  ⑹ 图序、表序、公式序等标注差错,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超过 3 处,计 1 个差错。

  3 .格式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 影响文意、不合版式要求的另页、另面、另段、另行、接排、空行,需要空行、空格而未空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⑵ 字体错、字号错或字体、字号同时错,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一面内不重复计算,全书最多 计 1 个差错。
  ⑶ 同一面上几个同级标题的位置、转行格式不统一且影响理解的,计 0.1 个差错;需要空格而未空格的, 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⑷ 阿拉伯数字、外文缩写词转行的,外文单词未按音节转行的,每处计 0.1 个差错。
  ⑸ 图、表的位置错,每处计 1 个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 每处计 2 个差错。
  ⑹ 书眉单双页位置互错,每处计 0.1 个差错,全书最多计 1 个差错。
  ⑺ 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不符,每处计 0.1 个差错。

 

**********************************************************************************

 

中国人在国外要不要起个英文名字?

 

英国汉学家给汉语拼音披上英语马甲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名茶

 

在国外留学生要过四关

 

汉语怎样给英语外来词穿中式马甲

 

孟买:外国游客青睐的10个去处

 

周日是星期天还是weekday:这也是个问题?

 

对印度来说中国是不可逾越的墙

 

"中式英语"也分山寨和正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