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正月初五送穷填穷坑杂谈 |
分类: 中西文化 |
有朋自远方转来一则新华网的报道,提醒今儿个正月初五,吃饭别忘了死塞,以不撑破肚皮为限,这叫“填穷坑”。再说了,在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今天“填穷坑”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多吃一点,就是多扩大一点内需,不亦君子乎!
新华网天津1月29日电,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五。在这一天我国民间有"送穷"习俗,主要活动是祭送穷鬼或者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究竟为何人?无从考证,民间流传的说法很多。但不管怎么说,都认为穷神是家门贫困的祸根。所以,很多地方都兴起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5种穷鬼。唐代开始盛行送"穷鬼"。明清之后,"穷鬼"才被尊为"穷神"。
正月初五这天,人们黎明即起,家家户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越远越好。打扫卫生即扫垃圾、烧垃圾、倒垃圾、送垃圾,视垃圾为穷鬼的象征。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虽然可以扫地,但也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初五这一天,一定要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送穷出门",就要把它送得远远的。尤其放"二踢脚",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人们从初一至初四已经四天没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穷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称"恨穷"。人们甚至还用草或纸扎车、船,作为送穷鬼的"交通工具"。初五这天家家户户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吃饭的时候,正月初五这天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俗专家表示,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贫困苦难、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