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奥运让全世界"哇"声一片

标签:
奥运文化 |
分类: 中西文化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狂欢派对中圆满落幕。当璀璨的烟花在鸟巢上空展现出视觉盛宴,世界上不知多少电视转播评论员、电视观众都不由得发出了“哇”的赞叹。这一声“哇”也是自奥运会在8月8日开幕以来,我在不同国籍的外国朋友口中所听到的最多的一个感叹词。
我所说的这个“哇”实际上是英语感叹词Wow的译音,这个词本是人们在遇到意外、惊喜、崇拜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声音:wow!而且,这个感叹词也已经演变成了名词,表示令人震惊的成功;也可以作动词用,比如Bolt wowed audience with his great performance,意思是博尔特的出色成绩“哇”倒了观众。用网民熟悉的语言说,博尔特的出色成绩雷倒了观众。在其他许多语言中,人们也是用类似“哇”的声音表达惊喜的感叹。比如法语的wouaouh,德语的oha,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uau,丹麦语的wauw(或orv)都是这样。日语中也可以用わあ(waa,哇)来表达惊叹,可以与すごい(sugoyi,好厉害)连用。
在台湾,在两周前奥运会盛大开幕之日,台湾的台视和中视均现场直播。当书卷在鸟巢中央徐徐展开时,台视主播“哇”了一声,惊艳不已。 这只是开始,其后庞大的表演阵容和强烈的光电刺激,让台视主播连连“哇哇”叫。第二天打开报纸,台湾民众对北京奥运的开幕好评如潮,为张艺谋完美运用了西方人熟悉的光电艺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灿烂文化和世界和平主题,感到相当震撼。但台视主播因为过于兴奋,第二天也被媒体批评说话语过多,“哇”声一片干扰了大家的欣赏。
在祖国大陆,人们对“哇”声也不陌生。这倒不是因为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是因为近几年来,内地主持人喜欢模仿港台腔,“哇……耶”等语气词会不经意间从内地主持人嘴里蹦将出来。在电视主持人和港台电视剧的引导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青少年也习惯用 “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如果说内地流行的“哇”受到了港台腔的影响,那么港台腔的“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查查字典,标准普通话中的“哇”字本来没有惊叹的意思,而是个象声词,形容呕吐声、大哭声等;“啊”受到前一字发音的影响而发生的变音。那么,港台腔中的“哇”是否是从英语的“wow”、或者是日语的“わあ”(waa)演变过来的呢?
香港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当地人说“哇”应该就是英语wow。但是台湾人说“哇”情况就比较复杂,对于懂英语的人来说,“哇”就是英语的wow,但是台湾人也受日本文化影响,所以也可能来自日语的“わあ”(waa),不过“哇”也可能就是台湾人所说的“哇塞”的缩略。这个“哇塞”的来历又有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哇塞”原是流行于台湾的闽南话粗口。“哇”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按照这种解释,“哇塞”就与北京的“我靠”的来历类似,都是粗话,后来变成赞叹词。 第二种解释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一书,是这样的解释的:“哇塞,又作哗噻,表示欢呼声。可能来自日语中的惊叹词,wase或者washa,节日抬轿游行时,众人一起连续呼喊,表示用力和兴高采烈”。还有一种解释比较勉强,认为“哇塞”可能来自美国年轻人的口头禅Wassup! (即what’s up),本是一句打招呼的话,意为:“最近怎么样?”,转义为表示惊讶、赞许。
不管“哇”的来源如何,我们今天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8北京奥运会从震撼开幕到欢乐闭幕以一届精彩、独特、virtually glitch-free、near flawless(“几乎完美无暇的”——法新社的评语)的奥运使整个世界“哇”声一片。
Wow,中国!
静雅思听翟华:东方文化西方语(翟华文章音频下载)
翟华专栏音频版RSS订阅
(自动获取内容更新,可在线收听):
翟华专栏PODCAST订阅 (一键订阅,批量下载):
http://www.justing.com.cn/stage/podcast.html#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