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西文化 |
匪夷所思的上海街头超强怪诞英译
翟华
我前天在博客上发出“中共‘一大’会址怎么成了‘样板间’”,质疑上海街头把“文明单位”翻译为model unit,因为model unit一般来说是“样板间”的意思。新民网立即就此展开调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活动指导处丁小硕告诉新民网,上海市“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是由上海市文明办主持,由市政府颁发“文明单位”铭牌。“文明单位”上的英文翻译是经由权威英语语言学专家翻译认证,该译名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具有权威性,今后也会继续使用这个英语译名。上海市“文明办”的这个回答与前一阵子我质疑交通部的英译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之后交通部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交通部当时的回答也是:“现有的交通部的英文翻译是专家通过对国际通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考证后得出的,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
其实我质疑无论是model unit(“文明单位”)还是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交通部”)翻译的问题只不过是为了引起舆论重视,国内的怪诞英语翻译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流行的幽默段子。一位在中国留学的荷兰青年方柏翰已经由此看到了巨大商机,他成功地说服了风险投资商,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一个网站 Chinglish.com,有望在2008年底实现盈利。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网友给我发来邮件,告诉我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有一个http://www.shanghaiexpat.com的网站,其论坛上有一个主题为
Unusual signs in SH的帖子,专门讨论上海街头的不寻常英语标识。限于新浪博客系统篇幅限制,我这里只转发几张图片,各地读者也跟着开开眼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file:///u:/Documents%20and%20Settings/YZ4/My%20Documents/Zhai/blog2007/use01.jpg
file:///u:/Documents%20and%20Settings/YZ4/My%20Documents/Zhai/blog2007/use02.jpg
看了这些洋泾浜英语翻译,外籍人士都有一个疑惑: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有这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怎么不找他们帮忙把一把关呢?其中一位外国人还专门向上海朋友讨教,得到的回答是:这些标识都是学过英语的中国人翻译的,如果他们的翻译让外国人全部否定,那他们太没面子了,所以不会让外国人来修改。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也许上海“文明办”和“权威英语语言学专家”应该清理一下这些洋泾浜英语翻译。如果不能改,那就盖上也好。我在上海地铁河南中路站里就拍到了这样一个图片:“先上后下、文明乘车”被翻译为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我估计经过权威专家认证,外国人无论如何看不懂after first under on,所以现在这个上海历史上最强的翻译的之一已经被覆盖了。
file:///u:/Documents%20and%20Settings/YZ4/My%20Documents/Zhai/blog2007/shanghai01.JPG
拜托上海“文明办”也来办一办街头这些匪夷所思的超强怪诞英语翻译,让国际标准英语在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