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国门内外 |
国内有学者提出要研究“龙”的国际形象,进而主张“弃龙”,因而引起了国内网民的热烈争论,连新华社驻全世界的记者也忙不迭地写文章证明“龙”的国际形象不错,而且一提到dragon首先联想到的是中国。这场争论的参与者,不论是“挺龙”还是“废龙”,大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龙是中国的象征,而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
但是这个基本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稍加考证,就发现中国人正式大规模地成为“龙的传人”还是在1985年。在那一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美国的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高歌一曲《龙的传人》,一夜之间炎黄子孙便成了“龙的传人”。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内,龙的传人只能是皇子皇孙,皇城根下的百姓怎敢自称“龙的传人”,有几个脑袋?
中国广大的老百姓不仅不是龙的传人,而且龙也未必是中国独有的象征。在《龙的传人》这首歌还没有传遍神州大地的时候,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早在70年代已经并称“四小龙”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先导,此后亚洲又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新“四小龙”,比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最近媒体上又开始用“小龙”的称号来描述越南的经济发展。
我最近有机会去了越南的“H
Long”,这个Long就是中国的“龙”字。我想Ha也与中文有关,因为我们老家就把“下”念做Ha的。所以H
Long就是下龙。河内的古称原是“Thang
Long”,在越南文中就是“上龙”的意思。19世纪以前,在越南文献中,并没有关于下龙湾名称的记载,只有此海区的安邦、绿水、云屯等名字。直到19世纪末,“下龙湾”名字才出现在法国的北部湾航海图。据说1898年法国人在下龙湾三次见到一双巨大的海蛇,于是联想该动物象似亚洲传说的龙,因而把于广宁海域取名为下龙湾。这是一种下龙湾名称来源的一种说法。但是,越南朋友还给我讲过一个传奇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应该是公元2世纪前后),当时统一越南的一个国王叫Le
Loi,面对北方强敌的入侵,祈求上天帮忙。上帝派遣母龙带一群子龙下凡帮助越南抗敌。当敌船从大海向岸上汹汹攻击时,群龙立即喷出无数的珍珠,化成千万座挺拔的石岛,连结成坚固的城墙。正在飞驶的敌船突然被挡住,碰撞得粉碎。敌人瓦解后,母龙和子龙看见这里秀美的景观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决定留在尘世。母龙降落之地是下龙(即下降的龙),子龙下来侍侯母龙之地是拜子龙,而群龙搅起白浪之处是龙尾。 记得
借用《龙的传人》的歌词的开头作这篇小文的结尾:不远的南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越南。
越南人也是龙的传人,资格比我们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