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2011-05-06 06:38:52)
标签:

台湾

国文

语文

文化

分类: 国门内外

前一阵子在台湾华视上看到一段有趣的新闻,是关于台湾小朋友国语水平的(视频附后)。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那天记者采访一所小学,赶上班上正在做成语接龙的游戏。一位同学认真地出了第一个成语“东施效颦”,孩子们很兴奋,马上有童鞋接上了“平平安安”,然后是“安平古堡”…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然后不知道怎么就接到了“斩钉截铁”,下接“铁面无私”,都是不错的成语,再往下就实在不像话了——“斯斯感冒药”。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这个“药”下面接什么?难不倒小盆友,他们接出的是“要死要活”!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让老师们气得“要死要活”的还有班上同学们的“作文”——老师出作文题:“你今天是怎麽过的”,同学的作文只有一行字:“今天功课太多了,害我十点才能睡觉”——主持人画外音:“你只写一行,老师泪双行”。还有作文要求写“难忘的回忆”,有的同学写“我去游山玩水,放眼望去简直是极乐世界”——主持人画外音:“那你是怎么回来的?”还有同学写:“外婆说长大要当一名家庭主妇”——主持人画外音:“不要逼外婆了,好吗。外婆还能长大吗?”

 

台湾青少年的语文水平下降,引起一些老学究们的深深忧虑。著名作家余光中等几十位台湾学者在几年前就发起成立了“抢救国文教育联盟”。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在行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在本月4日上午举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记者会,表示国文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希望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重新修订课纲。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副召集人、湾阳明大学教授张晓风在记者会上表示,不只台湾地区,包括大陆和华人地区的华文程度普遍低落令人忧虑;但现在大陆已打算开始弥补,例如出版各种版本的《论语》。 张晓风说,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最近打算将文化教材列为必选,虽对恢复四书教学有共识感到高兴,但对年轻老师不懂四书教学的现象感到忧虑。至于外界担心四书列必选会排挤其它课程,张晓风认为,这都是技术上问题,课时数交由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决定,但这些典籍的确对学生人格教育养成有帮助。

 

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刘源俊指出,2009年台湾学生国际阅读评比表现大幅退步,显示国文教育退步是不争的事实,而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降低国文授课时数、用选择题来评量也导致国文退步。国文应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国文没学好,英文也学不好,但在课纲限制时数下,国文授课时数就受到压缩。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执行秘书李素真说,几年前,在台北火车站置物柜旁的标示出现“违法偷窃,送警就(应为‘纠’)办”;台北大理街派出所里面也曾出现“和霭(应为‘蔼’)可亲“标语;媒体上甚至常将“绝不宽贷”写成“绝不宽待”。李素真表示,学校国语文上课时数一直减,造成学生国语文程度低落的原因。譬如国小从每周十节减为五节、国中从七节减为六节、高中从六节减为四节。抢救国文教育联盟主张,学校应该增加国文科上课时数。

 

在“抢救国文教育联盟”的网页上,看到这个联盟的“行动宣言”,其中有这么一段激扬文字: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中仅存的一个文化体,它不仅悠久而且博大。从现在仍然难以全懂的各地方言,到已经可以有系统解读的甲骨契文,证明了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优美文化,其所以能够继继绳绳的原因,除了各区域族群口传的语言系统外,更重要的当属以文字为载具的文本系统了。由于有了统一的文字载具,五千年来,这几经历史淘洗的文化结晶,涵藏着各个区域族群的祖先们所融铸凝聚的智慧,我们概称之为中华文化,正是为了消弭区域族群间的历史纠葛,开扩子孙万代的视野与襟怀。而这个文化思想的传承,不但是我们中、小学国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与使命,同时也正是高中国语文教育与其他外国语文教育最大差异之所在。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悠久而博大。

 

网页上还有一份“抢救我们的国文教育”连署书,认为“有第一流的中文能力才能拥有第一流的世界竞争力”,连署书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如果“恻隐之心”变成“我看你可怜”,如果“虽千万人吾亦往矣”变成“老子跟你拼了”,当这些都成了我们下一代的口说与手写,您能想像会是怎样的光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