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洛哥导购“四招”

(1999-01-27 16:36:33)
标签:

地毯

一块

导游小姐

犹太人

柏柏人

摩洛哥

分类: 走进非洲
file:///U:/Documents%20and%20Settings/YZ4/My%20Documents/Zhai/web/tapis0.gif 摩洛哥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在这里你既可以欣赏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阿特拉斯山上的常年积雪,公元前后罗马帝国的遗迹和大西洋畔宏伟的拉巴特哈桑二世清真寺,也可以游览“梅地那”(当地柏柏人和阿拉柏人居住和进行贸易的旧城),犹太人的“梅拉”(犹太人居住区)以及可以和欧洲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的现代城区。虽然每一个景点都值得写一篇游记,我在这里还是说一说我们一家人游历摩洛哥与导游和导购打交道的情形,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摩洛哥导游多。除了国家旅游局考核认可的正式导游外,街上其他人似乎都兼业余导游。说实话,在摩洛哥玩还真需要导游。这个国家从南到北,遍地是文化古迹。如果没有懂行人的指点,游人永远也搞不清两千多年来罗马帝国,欧洲人,犹太人,柏柏人与阿拉伯王朝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演变。即使对历史不那么感兴趣的游客,进了迷宫似的“梅地那”旧城,没有导游真会有转不出来的可能。除此之外,我观察请导游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旦你有一个导游陪同,街上其他的“导游”便不再来找麻烦,顶多冲你喊几句“柯尼奇哇”(日语“你好”,摩洛哥人见亚洲模样的人都以为是日本人)。走了几个城市后我们发现,这些导游,无论是官方的还是业余的,陪着客人七拐八绕最终目的地都是各类的店铺,把游客交到“导购”手里,“导游”便大功告成。

 那天我们在古城非斯跟着导游小姐转了几个清真寺、伊斯兰学院和当地有名的皮件染坊以后,小姐关切地对我们说现在要去一户人家,休息一下,喝杯茶,体会一下摩洛哥人的殷勤好客。在“梅地那”的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我们走进一个院门,沿红地毯进了一间大房子。只见房间的前前后后摞满了各种颜色的地毯,四面墙上也满是挂毯,原来是一户地毯商。这时一个“导购”先生笑盈盈地迎上前来,与我们“导游”交换眼色后,就招呼客人坐下。即来之,则安之,我们一不想买,二没有钱,我们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能把地毯卖出去!

 那导购使出的第一招是“上茶”。这摩洛哥茶道还颇有名,在一个比拳头略大的尖嘴小茶壶里添上绿茶,加上鲜薄荷叶子,再放十来块白糖,冲上开水就成了。据说无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来了亲朋好友,这薄荷茶都是少不了的。说话间我们每个游客手里都端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薄荷茶。别看这小小的一杯茶,它体现了店主人的盛情,也使客人顿时处于心理劣势:人家这么热情,不买点什么东西多不好意思!

 导购此时趁势又使出“诱惑”的第二招。只见几个小伙计拖出一块十几平米的大地毯,在蓝和绿两种当地人喜爱的背景衬托下,有伊斯兰特色图案显得格外华丽。据导购介绍,此类地毯需几个有真传的手艺女工化九个多月才能制成,今天我们看得这一块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了。由于年头长,此毯已经几乎成了“古董”,价值达上万美元。听到这里,我太太忍不住开始发问了:那么新地毯要多少钱呢?那导游胸有成竹,挥手招呼伙计又拖出另一块同样大小的地毯,看上去色彩、质地与刚才那块“古董”无异,但据导购介绍这是一块新地毯,不值什么钱,只一千多美元就卖了。这帐您自己算算:诺大的一块地毯,在欧美、日本什么价钱,即使在中国没有千把美元也买不下来。更重要的是,这地毯您铺着用着,年头久了还能增值,太合算了!当然这是中国人之间自己说的话,对那导游还得喊:“太贵了!”

 嫌贵吗?导购便使出“砍价”的第三招:“那,您说多少钱?”好一个“您说多少钱”!这可是一个请君入瓮的高招。我们来前读的有关摩洛哥的旅游书上介绍说,跟这里的商贩讨价还价,把要价除以六左右为起点,然后再逐渐让步到原价的三分之一成交,双方一般均可满意。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游客真想买那件东西。如果不想买,最好不要回价,否则一旦进入了砍价阶段,今天这地毯非扛走不可。我们大老远到这里主要是看风土人情,碰到花瓶、磁碗之类的小纪念品也可以买一些,但谁也没有打算置大件,所以大家不约而同谁也不肯开口。那导购也不轻易放弃这一招,坚持说:您们给个价,哪怕是‘休克’价,不要怕把我吓着。经不住他再三恳求,我太太终于咬牙跺脚说:50美元,你要同意我就买!也许导购没料到我们出价如此之低,或者是这50美元真的低于成本,登时他的脸色就变得凝重了。

 沉默少许,他亮出了“哭穷”的绝招:现在是旅游淡季,客人不多,我一天也卖不出去一块地毯。我卖不出去,那些辛辛苦苦编织地毯的妇女们也就没有收入,一家人怎么过呢?得了,就算你们帮我们,出个成本价,把地毯拿走吧!此时,薄荷茶已经上到了第三轮,导购出的四招已使我们的防线几近崩溃,摸着兜里的票子犯犹豫,可是我们确确实实不需要地毯呀。当机立断,我狠了狠心,头也不抬地说了声:对不起!一行人撂下导购先生和在里屋休息的导游小姐,夺路而走。中国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地毯没买,我们心里怎么就像欠了人家一大堆债似的那种感觉,实在过意不去,当天再看什么名胜古迹也提不起神来。

 过后在那本旅游书上读到:不要因为没买热情的店主的商品而歉疚,要记住他虽然没有赚到你的钱,却也没有损失什么。再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顶住诱惑,那卖主必定有所斩获。我把这道理和家人一说,大家豁然开朗,接下来在摩洛哥玩得很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