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年末北京:从“严禁”看老乡们的素质

(2005-12-30 16:37:57)
分类: 四海游记

谈中国人素质的文章,在网上常常是争议较大热贴,但是却每每吵不清楚,原因之一是缺乏客观标准。我在北京走动,发现各个公共场所都有“规定”、“须知”,于是想到用“不许”、“严禁”来看看老乡们的素质。最普遍的是“不许随地吐痰”,这是放之四方而皆准的规定,但也还有一些颇具北京特色的“严禁”,作为“文物”记录下来,过30年后再看,感觉可能和现在看文革的标语的感觉差不多。

 

比如北京地下铁道总公司订的进站乘车守则,十条守则中共有八条“严禁”、一个“服从”,其中有八条严禁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乘车严禁在车内站内吸烟严禁在车内站内追逐打闹、打架斗殴严禁在白色安全线以外(站台白线和站台边缘之间)行走、坐卧或放置危及行车安全的物品严禁拦车、扒车、拉门、别门、手扶车门和挤靠车门严禁跳下站台和进入隧道严禁擅自出动站内、车内设备设施要站在白色安全线以内候车,严禁抢上抢下(车门动作过程中上下列车)和车钩连接处乘降车。

 

从地铁出来,回到家我们和谐社区电梯内的“乘梯须知”有这样的内容:

 

——进入轿厢请自觉维护乘梯秩序,须肃静,请勿喧哗,不准赤背或穿短裤乘梯。

 

——呼叫电梯,请按呼梯按钮,灯亮后即可松手等候。千万不要抓门、也不要踢打厅门,以保证您的乘梯安全。

 

在京郊墓区“祭扫须知”:“维护墓区整洁,肃穆环境,不得在墓区喧哗或打闹。”

 

2005年末北京:从“严禁”看老乡们的素质

 

以上的规定都是针对顾客的,前门同仁堂“店堂纪律”是写给自己的店员看的:

 

——不准擅离职守,

——不准扎堆聊天,嬉笑打闹,

——不准吵嘴打骂,

——不准在柜台内吃东西,看书报

——不准会客长谈,优亲厚友,

——不准靠货架,趴柜台,大声喧哗,

——不准动顾客遗失的物品,

——接待顾客时,不准用服务忌语。

 

但是同仁堂却没有公示什么是“服务忌语”。结果随后就在石景山行政服务中心找到了部分答案:

 

——这事不归我们管,您该找哪找哪去吧。

——现在忙着呢,没空,以后再说吧;

——这事我不知道,你问别人去吧。

——现在还没上班呢,你等会儿吧。

——急什么,我们会研究的(你也得等我们研究一下呀)。

——都告诉你几遍了,怎么还不明白呀。

——我没有时间老给你一人解答,自己看一次性告知单。

——当时你为什么不问清楚(不看仔细)。

——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这是我们这儿的规定,你懂吗?

——我这是随便说说,你别当真。

——不满意爱上哪告上哪告去。

——这事领导就这么定的,你跟我说也没用。

——我们该下班了,你该找谁摘谁去。

 

不许也好,严禁也好,其实际效果很差。首先,这也不许,那也严禁,但总难免挂一漏万。没有写不许的事情是否就是允许呢?记得北京在北京西站,暖气片旁边写着:严禁坐卧,坐不得也卧不得,想得不可谓不周到。然而,有一个小伙子大大咧咧地蹲了上去。当工作人员前来制止的时候,小伙子胸有成竹地回答到:没说不许蹲啊!第二,不许可能引起人们逆反和好奇的心理。比如北京地铁各站内随处可见的严禁跳下站台的告示,其本意大概是怕乘客不慎跌落下去发生触电事故,但是有关部门却出于本能和习惯,扳起面孔凶神恶煞般地严禁跳下。当然,大部分乘客绝不会跳下站台去的,不明底细的乘客,或许会纳闷:为什么不允许跳下去呢?是不是跳下去有什么好处?第三,不许禁止有损国人的文明形象。我们在北京地铁站里其实很少看见有人在车内站内追逐打闹、打架斗殴,然而进站乘车守则中的八条严禁、一个服从却无时不在提醒中外游客:北京一定一个不大文明的地方,北京人素质比较低,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清规戒律呢。

 

更多中西文化、国门内外、四海游记文章,请访问翟华的博客

http://zhaihua2005.bokee.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