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亿火星人(3)——窗外垃圾

(2004-01-05 12:18:13)
分类: 火星人记

   

 

窗外垃圾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一边吐痰,一边颇为自信地对我说:“北京比巴黎干净。”不错,在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散步,你一般不会踩到狗屎上,因为养狗的限制很严。不过,如果说北京住的都是中国人的话,北京还不是整个中国。

 

例如,我建议您最好不要在铁路沿线附近溜达,要不然您得带一个工地上常见的安全帽。为什么呢?您朝地下看看就明白了:每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都会从车窗中抛出各类垃圾,包括可能伤人的玻璃瓶。朝上看,铁路旁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正在迎风飘舞。在中国,往窗外扔东西似乎是一个传统习俗。我在香港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公益广告:“如果你从所住的楼上扔下一个瓶子,你会伤及行人。” 这使我想到西方公寓楼时常发生花盆坠落的事情,两者有区别,也有共同点,反正楼下行人要小心了。

 

在中国有一种特别好喝的饮料叫“健力宝”(味道喝起来象是加了蜂蜜的橘子汁),易拉罐上用英文写着不许将空罐丢弃在公共场所,可是居然没有任何中文提示。这其实挺符合逻辑的,禁止一个中国人随地丢弃垃圾,就好比让他屏住呼吸一样,坚持一会儿并不难,但是稍后就会恢复其自主状态。

 

那次在香港新界的一个风景区,我看见一帮年轻的当地人有说有笑地走过来。其中一个小伙子拿出一张纸巾,开始擤鼻涕。我当即做了一个预测,打了一个赌,并大声用英语说出来:“看,这小子会把纸巾扔在地上。”您猜怎样?我话音未落,那纸巾已经飘然落在青青草上。我赢了!小伙子好像不懂英语,但还是被我说话的语气下了一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指了指他扔在地下的纸,还不错,小伙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垃圾懂事地收了起来。

 

在中国内地少林,我也有类似的成功故事。那次有一个游人刚把一个塑料水瓶扔在地上,正好让我看见,我大声用法语喊道:“靠!垃圾往那里扔?!”(Et les poubelles bordel)那个中国游人居然也听明白了,弯腰捡起了塑料瓶子。您看,由于我的努力,中国已经稍微干净一点了。中国是否应该奖励我一下呢,有些外国专家的贡献似乎比我还小呢。

 

这么说来,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某些陋习,只要稍微提醒一下即足以唤起他们最基本的公民意识。也许电视上的公益广告还是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我记得电视上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的:街上一些人正在漫不经心地随地扔东西,一位俊俏的小姑娘不顾妈妈的劝阻,蹲下身捡起了被扔在地下的一块香蕉皮,然后向远处的垃圾箱奔去。此时画面上出现了科幻电影般的场面,街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蹲下身去捡垃圾(这当然一定是剧本要求啦),街面奇迹般地变得干净了,人们的脸上普遍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电视上不失时机地推出口号:“保持城市卫生,维护人民健康!”

 

让我们先回到现实中来。雁过留声,中国人走路也要留下痕迹。你休想在中国的山里和树林里迷路,跟着垃圾走就行了。中国人似乎需要与物质社会保持一种视觉上的直接联系。中国的垃圾箱(顺便说,许多垃圾箱的外形都像某种动物)内可能没有多少垃圾,但垃圾箱的外壳上一定会有一条提示:“此处倒垃圾!”垃圾箱一般是露天的,要不就是两边都有开口。有些人扔向垃圾箱的脏东西,不是落在箱外,就是从另外一边的口子出去了。当然这种垃圾箱对那些以回收旧物为生的人来说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有没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不用深挖就可以一目了然。

 

说到垃圾,我们不能不说到清洁工。在香港,似乎清洁工都是些上了岁数的银发族。看着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推着清洁车在工作,你有时会怀疑东方人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敬老,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城市会这样脏。由于没有高效率的清洁系统,一些街头巷尾就成了老鼠和其他叫不出名字来的小动物的迪斯尼乐园,谁说中国人不爱护动物?

 

在中国的乡村,卫生状况就更加惊心触目了: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个垃圾堆,更准确地说每一个窗户下面就是一个垃圾堆,哪一个窗户都不用嫉妒。有时候,也有人出来把垃圾朝邻居家的方向或者往路上扫一扫,当然也有少数人把自家的垃圾送往大垃圾堆。我在少林上的第一个功夫班,最多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大扫除。平日,学员们只是象征性地在院子里撒点水,因为理论上说那是我们就餐的地方。学校其他的角落都是被卫生遗忘的角落,你可随处在走廊、楼梯上观察到果皮、空瓶子、剩肉等等杂物。从宿舍的阳台往外看,景色更加壮观,一条垃圾山把学校和旁边一家仓库截然分开。因为这已经是学校范围以外的事情,而且垃圾堆的高度距离学生宿舍的窗户起码还有15以上,谁管得了那么多呢。

 

不知是不是因为功夫这种体育运动包含有很多奇怪的动作,反正我在少林的那间宿舍墙壁上印满了大大小小的脚印。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尘土,桌子底下有旧鞋、塑料袋、扑克牌等具有考古价值的物品。我捉摸着要在这种地方得住一年,还是清扫一下为好。看我的老师在收拾他的房间,我也央求他帮一个忙顺便也把我的房间来个整旧如新。于是乎老师叫来几个学生,重点把墙壁粉刷了一下。说“粉刷可能是有点夸张,其实也就是用一种滚筒似的家什把淡白色的液体糊到墙上。一个小时以后,墙壁依然肮脏,但地面上却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白色抽象艺术痕迹。下一步的清扫工作始终没有发生,因为那天吃饭时间已到,吃完饭他们又忙别的事情去了。

 

在中国大陆,公共场所包括旅游景点的卫生维护也往往是老人们的职责。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些老人是用一种硕大的扫把,辛勤地维护着一个清洁的中国的形象,保持大面上的卫生。典型的中国游人是这样的:买张门票,溜溜达达,蹲下来吃饭,把塑料袋随手扔掉,最后在垃圾的背景中留一个影,然后走人。

 

峨眉山顶自然风光本来美不胜收,可惜朝山谷下面一看,满目垃圾,而且大多位置险恶,可以永久保留,清洁工们鞭长莫及。据说许多中国人上峨眉山是为了烧香拜佛,难道扔垃圾是佛教仪式的一部分吗?

 

说点正经的

 

早在1937年,林语堂在它的一本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书(《吾国吾民》)里就谈到了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个性,说是与孔老夫子直接有关。因为孔子的学说里只强调家庭人伦关系,却忘记把与外人的关系包括在社会关系当中。所谓“外人”就是家庭以外的人,就是可以把垃圾往他那边扔的人。除了家庭成员和亲密的朋友,根本用不着和外人打招呼。除了孔子,我认为老子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他主张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邻居把垃圾堆到了我的门口,管他呢,咱也把垃圾堆到他的门口不就得了。

 

对于垃圾,各国有各国的高招。法国人把垃圾往垃圾箱里送,中国人门前三包。法国人随口吐口香糖(在城区平均每平米有15块口香糖残骸,而香榭丽舍大街上这个数字可能高达60!),中国人随地吐痰。

 

各国有各国的难处。法国的街道可能比中国街道干净一点,但是那可是以大笔金钱为代价。如果以“价格/清角度”为指标来比较的话,我觉得中国人占尽优势。此一时彼一时也,法国政府过去也曾经对公民进行公共卫生教育,中国只不过略微慢了一步而已。

 

各国有各国的自尊心。如果法国想进一步改善的环境卫生,那么它只能向法国自己学习。而中国则可以向一个华人的城市—新加坡—看齐。

 

新加坡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范例和反例:这个世界上最清洁的城市是一个华人的城市!是因为这里禁止口香糖还是因为随地扔垃圾会被罚款,或者是这里的人们有高人一等的道德水准呢?也许各方面的原因都有一点吧。

 

中国的城市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干净了,我知道离上海三个钟头的张家港就是一个“精神文明城市”——这个称号通常只能授予那些环境清洁的城市。长此以往,我深信中国终究会发展为一个现代的“精神文明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