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四海游记 |
伦敦海德公园有个热闹非凡的“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但是很少人知道新加坡芳林公园也这么一个角落,我专门去领教了一下“新”式自由。
新加坡的“演讲者之角”的来由是这样的。1999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研究学院院长约瑟夫·奈 尔应李光耀之邀到新加坡讲学。他当时建议新加坡设立一个类似伦敦海德公园的地方,让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交流或发表评论。这一建议在2月便得到李光耀的正面回应。后来这一计划由吴作栋总理具体实施,演讲者之角便在2000年9月开张。
我去的那一天不巧,演讲者之角万籁俱寂,空无一人,只是不远处停着几辆警车。我发现演讲者之角有一个管理办公室,门外告示牌上预告未来两周内有5起演讲。此外窗户上还贴着6条规则:
1.演讲者必须是在籍新加坡公民;
2.演讲时间在早七点至晚七点之间,但必须是在此期间内事先登记的时间演讲;
3.演讲者内容不得直接间接涉及任何宗教信仰,或者伤害任何族群的感情;
4.演讲者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5.演讲时不许使用扩音设备。
6.违反上述规定将受到30天内不准再登记或者法律追究。
这些规定可不是说着玩儿的。新加坡民主党秘书长徐顺全博士曾因未申请准证,在芳林公园的演说角落公开谈论宗教课题的罪名成立,被初级法庭判处罚款3000元或以坐牢三个星期取代。徐顺全当时缴付了3000元的罚款了事。
外国观察家经常评论,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效法新加坡,甚至连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都是新加坡元的翻版。不过,这个言论管理的力度,就不知道是谁学谁、谁加的更大了。
彷徨中,看见来了两个中国游客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摄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