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将自己从独栋别墅变成了公寓楼

标签:
唐小冲房地产财经生活记录 |
在每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我都喜欢呼朋唤友四处踏青,看房。
十多年前,我们看的是别墅。我们拿看别墅与豪宅当郊游。因为豪宅嘛,环境优雅,人口密度低,空气清鲜。而按照上海传统的城乡概念,上海整个城市是以市中心标志的人民广场为圆心,以环型分三层向周边辐射的;即城区被划为内环、中环及外环三层。
不是有人编段子说嘛:上海的排外,是呈环型层层放射;北京排外,是方方正正以东南西北按部就班。
那么内环,自然是中心城区,是世俗意义上的大上海,所以它寸土寸金,房子的价格一直倨傲不下。而与内环成鲜明反差的,就是三环之外的外环外,就是郊外。住在中心城区的人们,传统上甚至根本不承认外环外还是上海。具体地说,外环线北起环北大道,西起环西大道,南起S20高速公路,东至环东大道,之外的广大区域就都算是郊区了。比如北边的宝山,东南边的南汇,西北边的嘉定,西南的青浦、松江以及与浦东新区紧邻的闵行区。
说到浦东、浦西,一般人都知道黄浦江将整个上海分为浦西、浦东,一般人不知道的却是,浦东、浦西仅仅是个地理范畴,而不是行政区划。从地理意义上讲,川沙、奉贤与南汇的广大地域都属于浦东,然而只有浦东新区才是行政区划、是内环城区的范畴。同样的,从地理意义上,地处外环之外的嘉定、青浦和松江等广大区域也是浦西,却仍是远郊的范畴。
所以,十年前,我们之所以在外环和郊区看别墅,图的是以城区同等的价格,可能获得环境更美、占地面积更大的居住空间。所以,那时候,我是非独栋别墅不看;花园面积非五百平米以上的不看。
而我理想中的家园,它的样子一直在那里、在我的心里。
我理想的家园,是必须要有一座院子的。院子里必须有几棵能开花的大树和蜿蜒起伏的小径。小院的篱笆是四季不败盛开成一道风景的斑斓花墙。秋天里,还必须有一树金红的柿子或者栾树,当然少不了踏雪寻梅的梅花和早春时节如梦似幻的樱花。还要出行便捷,生活设施齐备,最好有地铁。
在理想的家园里,我将荷锄布衣,向土地奉上我最虔诚的信仰。就如陶渊明写的那样: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就是因了这个终极的愿望,我一直热衷于看房。就像病毒一样,每隔几年,我都会大张旗鼓密集发作,看房。
不是没有过心仪的院落,甚至也不乏实现梦想的机会。
记得第一次,大概是在2007年吧,“国五条”出台之后,房地产市场瞬间冷冻。那时,我发见了浦东一处近外环的独栋别墅。地上2层,地下1层,地下室全明、带卫生间。正是心仪的户型。我无法忍受所谓别墅还是分好几层的,--这岂不等于天天在家爬楼?
最令人心动的,是多达600多平米的大花园,花园上兀自伫立着两棵小孩合围都抱不过来的大树。产证面积380多平,售价900万。
第二次,大约是2010年左右吧,上海即将出台限购政策。就在这时,无意中邂逅到一处纯别墅社区;外环外、近外环,有地铁。整个社区,坡陵起伏,流水潺潺,清一色的明清风格建筑。如果那流水边的草坡上多几行吃草的羊儿,基本上就是一处远去的诗酒田园桃花源了。而那几处待售的双拼别墅的报价也不是不能承受:产证面积310平,报价960万。而当时的房贷政策是,3成首付即可申请贷款。。。。
然而,关键时刻,耳边总有一个声音:不要借钱。不要借钱。还是不要借钱。
八年后的今天,我又在看房。还是原来的伙伴,还是看别墅。不过,同样的楼,已经是我和我们不敢问津的天文价格。基本上,外环之内的独栋别墅单价最低都在8万之上。而且,限购、限贷。即便是以孩子的名义购买,7成首付的压力亦不可小觑。
回望这十几年,政府一直在调控房地产市场。而房价,却是越调控、越飙升;调控得越严厉,房价飙升得越理直气壮。
因为,调控的方法不对。
增加税收,一直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不二法宝。而众所周知,税收不过是增加了房屋买、卖双方的成本。也因此,调控调高房价,根本就是能够预知的结果。
而调控的唯一好处,是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收入。所谓房地产财政,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房地产税收,贡献了大部分的民脂民膏。没有如此庞大的税收,怎么能够养活数量庞大的政府公务人员?
试想:掌控面粉价格的人不肯降低面粉的价格,却言之凿凿要卖面包的降低面包的价格,这怎么可能呢?中国人谁不知道,土地的唯一支配者,是国家,国家,国家!
那么,调控调成今天这种结果就可想而知。就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为例。目前内环内二手公寓的均价大概在8到11万左右,中、外环内二手公寓均价大概在7到9万。曾几何时根本不入流的外环外的周浦地区,公寓新盘也已经开到6万左右。就连浦东机场附近的唐镇地区,新盘的价格也在5万以上了。而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宝山、嘉定、松江和临港地区,公寓价格最低2.8万,高的也达到4万以上的单价。
于是我对看房的小伙伴说:如果我坚决要运用财务杠杆,贷款;如果我不那么在意他的态度;如果我再多一点决断力;那么,我的理想,会不会早就现实了呢?
实践证明,我的眼光那么精准:凡我重点关注的楼盘,最后都成了价格飙升最快的物业。
多么痛的领悟!
也许,安贫守道的、清高的人,会因此鄙薄我的这个关于家园的理想吧?因为我已经拥有宽敞舒适的居所。不过,我记得纪伯伦说过:
当你在城里盖一座房子之前,先在野外用你的想象盖一座凉亭。
因为你黄昏时有家可归,而你那更迷茫、更孤独的漂泊的精魂,也有个归宿。
你的房屋是你的较大的驱壳。
他还说:愿山谷成为你们的街市,绿径成为你们的里巷,使你们在葡萄园中相寻相访的时候,衣袂上带着大地的芬芳。
而此刻我唯一的羞赧,竟是尚无力达成诗人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