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语
(2013-12-08 22:09:53)
标签:
唐小冲无心写字读书 |
深受诟病的微博,其实也是有意义的。至少,对于我是这样。
而今,无论多杂芜的情绪与事件,我都能够用140个字将其条缕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一点,尤其是在手机上写微博,表现最为明显。当字数超过140很多的时候,系统往往会问询“是否分为两条发送?”回答当然是不能。于是,哪怕原稿可能是500字,我也有本事将其压缩、再压缩,而统驭到140个字之内。从中我体会到,其实文字真的不必那么浩繁;就140个字,足矣。
多么迟的感悟!
而相对于文字的语言呢,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吧。人世间有多少仇视、误解与伤痛不是源于语言?如果都不开口,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呢?明明我们本性良善,可是说出来的话却往往像刀子。而且,我们伤害的往往是安全度最高的人。
所以,相对于写字来说,我更愿意读书。读书的时光是轻松、甜蜜而高度自足的。而自足的时候,不想说话。
假如用“2013这一年”命题作文的话,我可以如行云流水般写出140字:
这一年,是我的读书年。基本上,我是只想读不想写。加上又有些许强迫症的迹象,往往是只要打开了某个人的书,那是一定要将其全部的著述一网打尽的。因此这一年,我就读了很多很多的书。有些书我还做了笔记。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有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大学里各科老师都知道,我的听课笔记根本上就像是被重新整理过一样,基本上连涂改的墨迹都是绝无仅有的。
写完上述这些文字,我看见了一条微薄。该微博说:
你的抑郁症不过是矫情。你的强迫症不过是闲的蛋疼。你的失眠症是你根本就不困。。。
这条微博让我不禁莞尔,直至大笑出声。
就在昨天,我还在朋友圈发过一条微信,是关于我吃饱了就睡、醒来就吃的事情:
午睡醒来,时针已经指向下午4点半。醒来,是因为隐隐地感觉又饿了。我的生活仿佛只剩下饱与饿这两件事,这叫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自从有了微信,我甚至连微博都发得少了。微信好像织锦,它以细细密密纵横交织的素色花纹,潜行铺衍将生活的一个个瞬间连缀成一匹华丽的袍子。织就的,都是能够展示的、吟哦的,甚而是铺张的;而那些不能呈现的,诸如晦暗、恨、委屈和心伤,却都将一一消解或是自动屏蔽。这么一来,其实某些拒绝,或是婉拒,都只是回避。
回避,抑或是省略。回避那些不美的,或是太美的。没错,最完美的,往往都是被省略的。就像记忆里,我们总是从春天直接进入到冬天一样。
那么,诗意呢?
冯唐说:他们没种过相思,他们没失过理智,他们没在佛前燃尽中指,他们不配谈诗,十方来去,诗是他们下辈子的事。
读这段话的时候,我心动加速。说不清是愧疚,还是心脏真的出现了问题。
有一段日子了,每次吃过饭,就有心动过速或虚脱的感觉。可是我还记得,诗人马松曾写道:
我曾经与花平分秋色
一灿一烂
一直硬挺进冬天
灿是什么呢?是欣喜之色。是投入的闪亮与燃烧的激情。而烂,是尴尬,是困窘;是艰难、逶迤,是腐败与意兴阑珊。。。
进入冬季以来,每晚临睡的时候,我习惯静静地听几首歌。
这几天,我喜欢上吴莫愁演绎的《美丽笨女人》。--其实,我一直是喜欢吴莫愁的。尽管在家人里面,我没有同盟军。他们都说吴莫愁长得丑,而且,怪诞,张扬。
是的,吴莫愁是算不上美女。可是,那有什么。论美丑,那要看是谁。对吴莫愁来说,即使她长得再丑一些,也不会有损于她一分一毫的美丽。美丽不等同于漂亮。漂亮的人多了去了,可吴莫愁能有几个?
吴莫愁的歌,总是能够轻易使我变得快乐。她的歌,悠游,恣意,自我陶醉,能轻而易举使我的心情变得明媚。我喜欢艺术人生的张扬。
张扬,对于艺人来说绝对不能算是缺点。而对于与艺术相隔着一段距离的、人到中年的生活来说,是需要张扬的艺术的,就如这些个初冬的夜晚。在雾霾漫天的夜里,默然地听完几首吴莫愁的歌,会意而笑;尔后,轻叹上一口气,安然睡去。
真好。
而当人们越来越迷惑于什么是幸福的时候,抓住那些与幸福似是而非的东西、并偶尔溺陷其中,这,也应该算是生活的艺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