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锅,二只锅。。。
(2012-01-10 13:39:23)
标签:
唐小冲小丫宝汽锅粉蒸肉四大菜系 |
我妹妹唐小花跟母亲比较像,不是指长相,是对厨艺的爱好。2008年暑假我去了唐小花在美国宾州的家,印象最深的是两多:一是厨具多,二是毛公仔多。多到什么程度?她的一层楼的厨房+起居室里,有一半的墙壁上是实木的橱柜,我打开全部的柜子逡巡了一下,里面装的全是满满当当的锅、碗、盘、碟子、筷子、叉子和勺子。各种材质,各种颜色,各种用途或毫无用途的,真是要有尽有。毛公仔之多呢?启用了专用的柜子收纳。打开透明的玻璃柜门,那里面简直就是一个童话国的动物大联欢,老虎狮子黑熊白熊兔子那自是不在话下的,就是连蜥蜴、蛇、恐龙、丑脸娃娃都是数不胜数。其中有一整柜子装的是各种兔子,兔子的脸上无一不点着红红的朱砂痣。那当然是小丫宝的杰作。据说,小丫宝还在幼稚园的时候,有一天独自在家无意中发现妈妈的口红还能画在小白兔的脸上,于是用一整个下午专心致志将家里所有的小白兔都点上了两点腮红。唐小花下班回家发现自己储存的全部不下十种口红,已全部消耗殆尽,但看见小丫宝长睫低垂一副醉心于“工作”的小样儿,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那个柜子装的,就是被清洗之后仍然腮红点点的长耳朵的兔子们。
小丫宝第一次回国探亲,是跟她爸爸一起回来的。回去之后,她对她妈妈唐小花悄然汇报姨妈我的“生存”状况。据说,这个智商高达140的孩子压低声音悄悄说:我们要不要给姨妈寄几个碗筷回中国去。。。
因为,小丫宝说:我数了的,姨妈家一共只有三双筷子三个碗。。。。
真是奇耻大辱啊。当然,这个奇耻大辱的传说不久就传遍了整个家族!而实际上,因为我从不下厨,我将整套整套的厨具都收到了高高的高高的橱柜里了,也就是束之高阁的意思;平时,我只留三双筷子三只碗,以备一家三口不时之需。
然而,“三只碗”事件之后,我还是比较注意起锅碗瓢勺这回事了。然而,我也即刻就发现了,锅碗瓢勺再多,对于一个从不下厨的人来说,不仅不啻是一种摆设,甚至就是一种负担。所以,搬进现在这个新家之后,我专门在定制的橱柜里给那些美轮美奂的厨具和餐具预留下相当大的空间。也就是说,大多数时间,它们,仍然是不见天日的。
去年春节,因为我一边做那个风干鸡一边上网,而报销了我的一个蒸锅。所以,今年大闸蟹上市的时候我不得不再败了一个新的蒸锅。而且,这个新蒸锅的材质因为是跟炒锅一样一样的,所以,除了蒸煮,它还可以炒,可以煎。为了表示对这个新锅的高度喜爱与高度重视,我开始研究提高它的使用率。这么一来,我就学会了粉蒸菜肴。比如大众耳熟能详的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茼蒿等等。
其实,在四大菜系之一的鄂菜里,蒸,本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著名的“天沔三蒸”就是湖北菜。而我的父亲是湖北人,所以我也是籍贯那一栏里永远需要填写“湖北”的人。学做蒸菜,也是皈依故里文化的一种途径吧。据说,市面上就有现成的蒸粉卖。只是,这个现成的粉我是不用的,因为那个蒸粉里已经调好了作料。而我的蒸菜,必须是自己亲手现做蒸米粉。方法也很简单:取普通大米在铁锅里文火焙至微黄,加八角一颗、红辣椒三颗(视米量及口味而定),米全黄时关火起锅。检出八角及红辣椒,摊凉后上多功能料理机打碎待用。打得粗一点的蒸粉,蒸出的菜才有颗粒感,不仅好吃而且养眼。若米粉已碎至面粉的,应弃之不用。
提高了蒸锅的使用率之后,我又瞄上了汽锅。
我是打小熟读汪曾祺的。在汪曾祺的文字里,不仅无数次提到西南联大时期的翠湖及翠湖时代的自由、独立之精神,对云南昆明的美食更是如数家珍。其中,就提到云南名菜“汽锅鸡”。而无独有偶,未村最著名的大厨大李也擅做这道名菜。于是,经过大李师妹阿静的推荐,我在淘宝上淘得一只陶制的汽锅。我选的是能供5-6人量的最大尺寸的2号锅。因为据我研究,汽锅大,比较容易在现成的锅具里找到能与之匹配的烧水锅。果然,这个汽锅,配我那个22寸的高压锅刚刚好。
迄今为止,我已经做了三次汽锅鸡。每一次都大获成功。那清澈见底的鸡汤算得上是滴滴鲜美,喝一口下肚,用老上海人的话说,简直鲜得眉毛都要掉了!而方法呢,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将土鸡一只整理干净,斩成小块,加盐、白糖、料酒、白胡椒粉腌制20分钟到一小时,然后将其整齐排列在汽锅里,面上铺几片生姜;大火烧开水置汽锅于水锅之上,改小火汽两个半小时。如果想要汤汁多一点,不妨将时间放长至四小时。当然,汤汁多,腌的时候就得多放点盐。还因为汽的时间长,注意中途添加开水不然黑锅。起锅之前可加天麻、鲜菌菇等。
做好的汽锅鸡,拣去生姜片即可开动。
其实,按照云南的传统吃法,汽锅鸡是应该配三七粉的。因为我喜欢纯粹的鸡汤的味道,一般第一次吃是什么都不加。这只菜,其美味外加制作方法简单,特别适合我这一类懒人。我打算今后经常汽锅一下。不仅是鸡,实际上一般的荤菜都能汽。
而除了上述两口锅之外,我有高压锅、电饭煲、电砂锅、平底锅等等若干。其实,历经这几年下厨到黑锅的无数经验教训来看,对于四体不勤却又不肯降低生活要求的人来说,三只锅就足够了。一只蒸锅,一只汤罐,一口汽锅。三支锅,足以使人走遍天下而不会渴着不会饿着。甚至,若是你不甘寂寞勇于进取,用三只锅在有生之年折腾出个一级二级厨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过年控”林有才又在嚷嚷写下几个字就要回家过年了,大理段氏也跟风写下几个菜谱就过年了。而我是个淡定的人。你写不写,年就在那里,一天不少一天不多,不是年三十就是腊月二十九。而今年,是没有三十的。
没有腊月三十的今年,我打算利用过年出门富游一下,不是最北就是最南。希望能够成行。
所以,吃掉这只鸡,就要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