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奔走的桂花

(2011-10-06 13:58:49)
标签:

唐小冲

闲话

出游

桂花落

杂谈

奔走的桂花
图  手机的桂花


秋天总是有盼头的,桂花开放是其中的一种。

九月从北京回来,因为邂逅了北方桂子初放的胜境,便开始日日里都惦记起院子里那一片桂树来。每次经过它都要抬头寻觅一番,但青色的树叶与褐色的枝蔓却总是那么淡静不惊,这样过了几天也就渐渐淡忘了这回事。几天前一个早晨,我闲闲地打桂树下经过,不意竟有一股淡雅的香气在鼻翼间若隐若现。这才发现原来是桂花开了。是金桂。淡黄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串串从椭圆的枝叶间曳出,香气一阵一阵随风而来;但你若要停下脚步想去专意探寻一番她却稍纵即逝。大概,这就是桂花的淡吧?桂花之美,也许就美在它的淡而幽远。

 

掏出手机对着桂花就拍了一张,一按“发送”,照片就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某女子手里。一会儿,短信回来了:呀,原来桂花都开得这么不着边际了?

女子说,我也要出门看桂花去;

 

也是啊。澄明时节,人闲桂花落,谁还能在家里枯坐得住呢?这个季节,最适合到处走走。去处不在远近,有花香就好。据说,灵动的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即便是对身边熟视无睹的城市,谁又能说是真的了解了它、读懂了它呢?就比如我之于我的城市上海。


前天在季风书园闲逛,看见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上海,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令我的心莫名一动。置身于这座城市,我们却往往只知道抱怨它人多嘈杂,物欲横流和人情淡漠;却不知道,她也是一座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的特色大都会。它的历史与建筑、人文与自然、古迹与名宅、时尚与美食,在中国都堪称一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旅行者从世界的各个地方专程为它而来。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就有五万多人云集在世博园的中国馆内;在城北的顾村公园,就因为桂子初放也吸引了上万人前去驻足观看。而我有得天独厚之便利,却一直将目光与心思放在别处,放在远方,对身边这座伟大的城市却熟视无睹、睹而生厌。

也许,风景在别处不过是人性的又一种弱点。

 

其实,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上海的生命经历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与丰富的细节。即便是对于土生土长的原住居民,这个城市也一定还有许多你的目光与足迹尚未涉及的地方,一定还有很多值得品评的东西你不了解;而且,它有太多的东西已经或正在湮灭在岁月的风霜之中。而所有这些,都需要眼光与心思去慢慢了解、领会、感悟与品评。所以,为什么不将在自己城市的每一次出行,都变成为一次从容的旅行呢?

而旅行未必一定要是长途跋涉。

 

最适合到处游走的出行方式,当然是首选地铁。因为上海的每一个机场与火车站都有地铁相通,这在整个中国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吧。尤其是在没有压力、不必争分夺秒的前提下,地铁也是最方便、最经济的出行方式。所以,这个长假,我试着用了两天时间,换乘了五条地铁,在上海最繁华、人气最旺盛的区域游荡了一番。

 

第一天出行,我将自家的车子停在某大厦的地下车库之后,就近进了九号线的商城路站。抱着走哪是哪的心态,列车行进到徐家汇,我下车换乘1号线到了陕西南路。陕西南路,那可是全中国都名闻遐迩的时尚地标啊。在陕西南路逛到天黑,再从陕西南路坐1号线到人民广场,站内换乘2号线到东昌路下,然后开自己的车回家。有了这一天的经验,我轻易就知道了:原来去西郊的佘山度假区和共青团森林和七宝古镇都可以乘九号线;而探寻川沙古镇的内史第古宅坐2号线往浦东机场的延伸段即可;去虹口区的多伦路的鲁迅公园和名人故居,乘3号或8号地铁均可。。。

地铁,真的是个好东西啊!

 

今天早晨,我再次打桂树下经过,桂子却芳踪不见。抬起头我吓了一跳,这几天前还开得如痴如醉的满树满树的金色桂花,竟一朵都不见了。而据我所知,桂子的花期远不是这么倏忽、易逝;树窝里土质松软,落叶一地。果实累累的银杏树高风亮节,立在一边默然无言。

 

这才想起,江南是有食用桂花的习俗的。桂花酒、桂花糕,桂花蜜,桂枝汤都是上好的美食和送礼佳品。桂花还有药用效果,比如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配制的桂枝汤,专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等症。那些桂花,一准是被桂花贼趁着夜色偷摘去了。而桂花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有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因此仕途得志或独占鳌头者便常被谓之“折桂”。桂花贼连夜“折桂”,也许亦是对飞黄腾达的一种向往与期许吧。


这么一想,就原谅了那桂花大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