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学语文文献综述硕士教育高校 |
分类: 轻描淡写 |
言简意赅,事实明确无误;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感觉缺少点儿什么令我不爽。叫身边同仁来看,几位同事个个“义愤填膺”,原来无独有偶;莫名想起一损友歪诗:莫道君变态,变态亦无害。于是我轻敲键盘,给该X同学回复了以下邮件:
XXX同学,您好!
请问您的这个E-MAIL是发给我---唐小冲的吗?谢谢!
同事们大笑之余,感叹江河日下,高校学生真是坛子养乌龟,越养越缩。除了ENGLISH比前辈学长背的单词多、说得溜,这些本科生和硕士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在品行修养、社会责任、学习创造能力和求知欲方面。
按照大学惯例,研二的硕士生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开题,开题的第一程序是阅读50篇相关文献,并向指导老师或硕士导师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三千,文体不限。
研究生处下达任务之后,硕士A来找我了,他说:老师,这个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我没有写过。
我是小A们的专业课老师。在这所211大学混了将近两年,我知道我们这个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不开设汉语写作课程。
于是我告诉小A:文献综述,顾名思义就是综合地报告所查阅文献的内容;我特别强调:不能写成文摘卡。
小A走了,小B来了;询问的内容依然还是如何写文献综述报告;
小B走了,小C来了:老师,我没有写过文献综述。。。于是我再不厌其烦将文献综述的要点重述一次;
其实,因为我的专业教师身份,我并没有在大学极其后续教育中受过汉语写作训练,所有的专业教师用来读写说话作文的能力,都是中学老师教给的。
一周过去了,小A交来了文献综述的初稿,分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前言写的是阅读文献的意义,结束语是对文献的评价;还好,还有小部分是在对文献进行综述,尽管不尽如人意;
然后是小B,文献综述是5篇文献的详尽文摘式报告;洋洋洒洒,其中穿插着激情满怀的学科展望;
而今天下午,我收到最后一位同学E的报告,通篇是他对选题的论述而不见文献名称作者极其出处;而且,我还意外地发现E根本不懂得文档的基本格式。
是不是小A小B们特别愚劣不可教也?非也!他们可都是在千军万马赴考场的角逐中、骄傲地跨过全国分数线而破茧成蝶的天之骄子啊!
因为我要赶去讲授下午三点四十的课程,也因为我心里有一种无名怒火,所以我直截了当对小E宣布:推倒重来。
小E急了,他说还有几天他就得参加开题答辩;如果不能按期通过开题答辩,他就将自动延期半年至一年毕业,所以请求我能放他一马;他还说,因为他没有学习过文献综述的写法,所以要怪也不能怪他。。。
是的,高校的学生们总是步履匆匆、目光灼灼,要参加开题、参加通级、参加面试,手里红绿派司的数量多寡,关乎的是他们将来的票子、房子和婆子;而在中学的语文课上,他们似乎没有学会欣赏汉语言文字之精妙,也没有时间在唐诗宋词里悲欢离合、体验小桥流水和大浪淘沙;他们像机器一样熟读了修辞手法定义,却象一只只被囚禁久了的鸟儿,一旦离开中学老师划定的模式,反而不知道什么叫审题、不知道据情据境命题作文了。
于是我想起我们七十年代人的语文课。
我们也要参加考试、竞争重点中学名额,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的语文课是工具性的、思想性的、人文性的、形象性的、综合性的;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会了礼仪懂得了尊重师长;从语文课上我们学会了写假条和情书,知道了一二三和(一)(二)(三)的区别;从语文课上我们学会了伤春悲秋、学会了矫情与庄严。。。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的无尚崇拜使我们的求知欲如三江之水滔滔不绝,汉文字里的屈原/李白和鲜衣怒马让我们激情飞扬;
至今,我还记得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上写着:“语文,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乃至视野的开拓,智力的开发等”;我们中的多数人,就是凭着中学语文老师给予的笔墨而抒写着锦绣文字笑傲江湖的;大学里硬性规定要阅读的文学作品,我们早在初中高中就已经饕餮已尽。
难道,今天的中学语文课已经不再是工具、不再教学生说话、听话和写字了吗?
从中学输送到大学的尖子和精英学生,却不会根据命题审题作文完成基本的说明,这是谁的错呢?中学语文,究竟给学生教了些什么呢?
对小E一番苦口婆心之后赶到楼上教室,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4分钟;上课间隙我惊讶地发现,那个白头发的教学督导不知何时竟然"潜伏"在学生中间!-----上课迟到5分钟以内,可以判定为三级教学事故......
唉,今天这一天,郁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