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一个政治触角非常敏感的时代,强国家,弱社会,信念与规则,房屋与道路,都随时会坍塌崩溃。个人更是软弱渺小,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诗句:“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平安,光明,是如此扎实的祝福。而对于书评周刊的同仁而言,阅读也在这祝福之内。
十多年前,书评周刊刚创立,提出的宗旨是“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我们观察着中国的写作与出版,致力于人与书的相遇,关注并推动普通人的阅读需求,探寻契合我们时代特质的精神家园。这些年来,作为媒体副刊,我们对阅读的公共性的张扬,是不言而喻的。
但慢慢的,经过一次次好书评选活动,我们也有些微微的调整,把对公共性的理解这件事情,拉回到人本身,毕竟,公共空间的光芒,是由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带来的,所以,我们关注普通人的精神成长,不惮于张扬这样的阅读维度:美好,在阅读中欣赏那些我们囿于自身局限未能抵达的风景;自律,在向外观望与向内省察时,勇于从真实的自我出发去建设、寻觅;甚至,温情,深入温暖地体察自我,亦带着开放的心灵理解周遭的世界。阅读的这些维度,也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
可能几年前,书评周刊会比较热心于为读者开书单、为现实开药方,现在,书评周刊会更希望读书这件事,能够回归阅读本身,回到阅读之美、阅读之趣,回到每一本书本身的专业品质和文化品格,回到自我的启明。
所以我们的书单分类越来越多,比如国故,回望我们的文化故园;新知,提倡自由而开放的智识生活;再版,寻找阅读的历史与传统等。
我们总是有很多愿望,达成它们可能完全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比如评选好书这件事情,学科专业化程度在加强,阅读分流在细化,大家的阅读兴趣也在多元化,既要符合我们对阅读的期待,又要符合读者对阅读的期待,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回应时代关切现实,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庆的是,在坐的评委老师,一次次参与的好书评选,一如既往地陪伴书评君的成长与探索,请允许我再次表达深切的谢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