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歌赛看涨,余秋雨跌停

(2008-04-10 12:38:02)
标签:

文化

 


   围绕“退”还是不“退”,余秋雨在青歌赛又造出了新话题。媒体先是爆出余秋雨“软罢工”,坐在评委席上闹情绪,“没什么好说的”;随后是身边人透露“下次不来了”;最后是余高调辟谣,说当评委像休假,点评是帮观众重温经典。
  我没有查青歌赛的收视率,应该比去年要高,因为这次确实看点多多。“口误”说出来的时侯,观众要去给余秋雨挑挑错;“软罢工”说出来的时侯,观众要去看学者消极怠工;“明年退出”说出来的时侯,观众要去看余秋雨的“最后一次”;“重温经典”说出来的时侯,观众要去听听百家讲坛开分店。所以,余秋雨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着青歌赛小幅上扬。不由让人感慨,没了余秋雨,这青歌赛可怎么活呢?
   越看越像一个优秀的炒作策划,我不敢相信,关于余秋雨的种种话题,是青歌赛故意放出的“炒货”,这样显然把青歌赛想得太猥琐,太不够哥们。但是,余秋雨捐出自己的肉身,换来了青歌赛的幸福生活,却是不争的事实。青歌赛如果不给余秋雨派发红利,我第一个就不答应。   
   明星的知名度,节目的收视率,就像一支股票需要精心培育,要释放利好消息,要制造热点话题,要吸引大众眼球。在选秀节成为流行王道的当下,逐年走衰的青歌赛终于靠一人之力迎来自己的“牛市”,歪打正着成为一款真正的娱乐选秀节目。但在它高扬的曲线背后,是一个学者的漫漫“熊市”的到来。
   青歌赛“牛”了,余秋雨“熊”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一次,余秋雨做了亏本买卖。一个功成名就的学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挑错,被观赏,被嘲笑,神圣的评委席,变成了刘老根大舞台,四周是叫好或发出嘘声的观众。这对一个学者的庄重与智慧是极大的消解。如果说余秋雨之前的“文革旧账”“封笔隐退”等事件还算是轻喜剧,这次的“评委门”就彻底沦为了一个闹剧。一位本来还算严肃的学者,不幸成了文化界的杨二车娜姆。
   在这个名利场的交易日,媒体与大众都各取所需,或小赢或怡情,只有余秋雨输得把外衣送到了当铺。我非常担心,在此之后,当余秋雨再一脸肃穆地传道解惑,在历史的废墟边沉思,在王朝的背影后叹息,人们所发出的只有吃吃的调笑声。他越想表现得深沉,人们的笑声将越加放肆。一个历史讲解员,一个文化送奶工,被强行塑造成了“人民的戏子”。这个前景很恐怖,对一个学者来说,也许意味着学问的末日,和娱乐的开始。
   所有的赌客都赢钱,只有一个人输掉了裤子,这样的感觉非常不好,尤其当那个输家是公认的聪明人。
   我相信,青歌赛和余秋雨不会再有来年,但还是要追问一下,为什么会有今年?为什么会是余秋雨?
  我们除了叹息大众的不厚道,恐怕还要在学者身上找答案。除了老人情老关系等因素,媒体、央视、青歌赛、曝光率,这些都不是一个稍显浮华的学者能轻易拒绝的。他只知名利场的好,却忘了连黑社会都信仰的那句座右铭:出来混,是要还的。
   西门庆永远泡不到阿庆嫂,他只能钓到潘金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