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佬怎样把自己混过去?

(2007-12-12 19:48:41)
标签:

人文/历史

 

本周人物:姜昆、赵本山、余虹、郭沫若

     

  黄集伟的《一周语文》里收录了程永新一句话:“在王蒙的小说里,既不会拷问自己,也不会拷问别人,他用机智和幽默把自己混过去。”黄岛主誉为神来之笔,我也觉得挺神的,就是这么个意思。牛人也是人,所以也免不了有些三长两短,但牛人之所以为牛,就在于人家能混过去。不管用机智、幽默还是厚黑,反正是本事。
   姜昆很忙,刚在艺人公众形象满意度排名夺冠,又搞曲艺新人新作汇报演出,还张罗纪念马季的专场晚会,姜书记有着马不停蹄的充实。在一次采访中,姜书记谈了相声衰落,”我们的生存状态出了问题,一方面是来自商业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创新思维来写出好作品。“至于自己承担的职责,姜昆这样描述,“主要精力放在曲协主持工作,包括怎么样把曲艺振兴起来,引导大家进行创作等等,这是我目前工作的本质。”
  姜昆一向引领相声界的风潮,做主持,开网站,办报纸,当领导,都有声有色,机智不在王蒙之下。在相声衰落这个问题上,姜昆每每谈起,倒也都有话可说,还挺意味深长。但是,我从没见他拷问过自己。不知他上面的回答,算不算把自己混过去的一种?
   赵本山最近有点麻烦,父亲去世,拍广告有了后遗症,还被全民追问到底上不上春晚,个中滋味“谁用谁知道”。要说这春晚,我看是一定要上的,一来,“过除夕,吃饺子,看本山”是全国人民过年的三大件,不好不上;二来,一旦不上,大家一定议论,是不是出事了?就像一旦某个领导不频频亮相,国人就会猜想此人是不是下了,所以不敢不上。本山代言一个产品出了问题,民怨不小,这次是否会用机智和幽默把自己混过去,不好说,反正从来没见过他拷问过谁。葛优曾代言过一个广告,后来该项目犯事了,非法集资,葛优除了向大家道歉,还上交了自己的代言费。其实,如果想混,也不是就混不过去,看来葛优不缺少幽默,但缺点“机智”,是个实在人。
  人大教授余虹自杀成了热点,让我有点意外。浏览了一些评论,都醉翁之意不在虹,拿人民大学打镲,说些风凉话。大致论调是:是自杀没问题,学者没受迫害,学术上也正走上坡,但人是你人民大学的人,总得拷问你人民大学一下。我看余虹的简历,打听其所作所为,没什么料可供时评家发感慨,我们尊重死者死的自由,没必要上纲上线。但看余虹的遗言,有”自杀不易,活着更难“的话,于是我大胆”索隐“一下,余虹应该会拷问别人,同时也拷问自己,而且不太机智,也不太幽默,实在没办法让自己混过去,这才选择了死亡。再往前数,梁巨川、王国维、傅雷、、老舍、海子这些人,之所以想不开,大概也是缺少让自己混过去的本事吧。

   《南都周刊》搞了一个活动,评选新诗九十年十大诗人。听说第一名是穆旦,有新意,第二名是北岛,不意外。第十名是郭沫若,估计争议不小,如果我来拟争论的题目,可能会这样起:不拷问自己的的诗人算不算诗人?郭沫若才华惊人,但少见拷问别人,更不拷问自己,不像个诗人的样子。记得李辉曾用《太阳下的蜡烛》这个题目写他,蜡烛骨头很软,一烤就化,看来,一个人不“拷”别人,也不“拷”自己,就难免会被别人“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