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斯蒂芬金抱有最大的偏见,因为我从来不认为斯蒂芬金是一位惊悚小说家,这个偏见来自《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的小说里我读过的惟一一部。
《肖申克的救赎》与百年前的《基督山伯爵》类似,都是典型的流行小说,拥有仇杀、诬陷、冤屈、越狱、复仇、惩恶扬善等流行元素。最具好莱坞商业特色的是,主人公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成为富翁,惩罚了恶霸监狱长,还与监狱难友海边重逢,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等等。但是为什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依然对它念念不忘?
是的,我们仍然忘不了它,《肖申克的救赎》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也许可以创世界之最。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好看的外壳下,作者书写着“永恒不变的人性”。这是一部关于自由的小说,一部关于希望的小说,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一部关于体制化与对抗体制化的小说,也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小说。
十九年的牢狱岁月,足以摧残一切激情与希望,但是小说借主人公之口告诉你:“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在这世界上,还有这不用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你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希望!”
和菜头在一篇文章里说,“我觉得那部片子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热情总会退却,激情总会消散,最珍贵的是在日复一日里寸土不让,因此一把小锤在19年后能凿穿墙壁。怎么理解时间,就会怎么理解生命。如果时间是由瞬间构成,那么生命将足够精彩壮烈,但是不能足够持久。如果时间是漫无边际的海洋,那么如果想要抵达彼岸就需要比激情更为持久而有力的东西支持。”
有人把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评为史上最强励志电影,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给了人永恒不灭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仍然是一部流行小说,但它用流行的方式使大众轻易接受了小说深刻的寓意,所以,我评它为一部正在流行的传世之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