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才是马路恐怖分子

(2006-04-28 17:09:33)
分类: 杂文集

   我对马路上"蹒跚学步"的新手很有好感,喜欢读贴在车后窗上的新手告白,透着都市里久违的谦虚态度,充分体现出对"老同志"的尊重。出租车逢道必抢,但的哥一见新手马上"礼让三先",嘴里还念叨着咱惹不起躲得起。朋友新买了车第一天上路,就溜坡撞上一辆公交,车屁股添了一个"酒窝",朋友非要公交掏"整容费",司机师傅那哭笑不得的表情挺让我感动,对新手宽容得像看学走路的孩子,也是,谁不是从新手过来的。

    不过新手们还有一江湖绰号,叫马路杀手,据有关部门统计,新手在交通事故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所以交管部门今年要重点"抓一抓"新手上路问题, 深圳决定从愚人节那天起,深圳专项整治新手(驾龄未超过3年者)交通违章行为,凡车内挂"新手上路"罚100(《广州日报》)。消息传出,"菜鸟"和"二把刀"车手不禁心惊胆寒,感受到来自交管部门的严重歧视,于是新手把此活动称为"专项整治新手运动",马路上一看见警察就哆嗦,总把油门当刹车。

     这规定是有点愚人节玩笑的味道,不知底细的还称赞政府部门终于有了点幽默感呢。菜鸟是菜点,新手也是新点,所以他们上路时才会诚惶诚恐,显得其肉无比,才会谦虚谨慎地在挂个告示牌,那意思是说:兄弟初来乍到,请多包涵,多帮助,尽管超车。这顶多影响了一点行车速度,怎么会影响司机视线?怎么会增加危险系数?退一万步讲,就算新手们是马路杀手,贴上告示也相当于大声喊着"请注意,我有武器,通通卧倒!",你非让他们把"新手上路"去掉,和老手一起抢灯争线,岂不是逼他们转入地下,变成"恐怖分子"和"人体炸弹"?危险系数更是大大增加了。所以这种规定的荒谬性显而易见,你规定凡说自己是新手就罚款,那你们第一次结婚还叫新郎呢,也经验不足,是不是也不准称新郎否则违者惩罚呢?

     不过就算咱把肠子牢骚断了,人家本着"一乱就抓,一抓就灵"的成功经验,还是会把这个"整新手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只是各地聪明程度不同罢了。像北京交管局针对新手的"责任倒查制度"还算沾点边,为达到"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的目标,北京交管部门采取"肇事追究驾校责任"措施,驾龄一年以内的驾驶员,因驾驶技能原因造成交通事故,将追查驾校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照他们的意思,是希望驾校在惩罚的威胁下能教得用心些,考试严一些,不要把驾校变成"马路杀手生产线"。

    说北京这项"连坐"规定沾边,其实也只是抓住了牛尾巴,没抓住牛鼻子。在制造"马路杀手"的生产线中,驾校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环,对更大的生产"马路恐怖分子"的"基地组织",有关部门却有些视而不见。

    随便举身边的例子,笔者一好朋友,会开车之前几年就有了驾照,是通过某城市驾校的上级管理部门拿到的。笔者的老爸,从没听说会开车,突然一天宣布有了驾照,而且是B照,能开大卡车的那种,还号称没花钱,只约交警队的头搓了一顿。笔者问父亲是否学会开车了,父亲说他这是"先结婚后恋爱"。

   还有笔者一同学,初中毕业后长期穷困潦倒,搞过传销,卖过毛片,用他的话讲是郁郁不得志。但是笔者前年回家,老同学已经买了车,也在某某花园买了房,还有人挺殷勤地喊他陈所长。吃了一大惊,怎么混进革命队伍里了?于是请教致富秘诀,原来同学成了本市车管所的驾照经纪人,那些年审不过关的,嫌年审太麻烦的,想偷偷办汽车摩托车驾照的,都找他,按照驾照的真假和是否需要制造原始档案进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而且同学是总代理,车管所附近抱着孩子的妇女揽到活先交给他,由同学统一到车管办事员和领导那里"上菜",进行交易。正是由于在车管所呼风唤雨,所以那些大妈们才喊他所长,成为真所长的"腐败代理人"。

保守点估计,我这"辛勤耕耘"的出息同学至少给这城市培养了上千名"二把刀司机",而这些二把刀们早已经撒遍了祖国大地!这是笔者所在城市的现象,至于其他城市是否如此,没有调查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但大致估算一下,就知道"马路杀手"的数目惊人。 

    恐怖,这才是真正的恐怖之源!某些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监督,监守自盗,把执法机关变成了"马路杀手"的生产基地,这条流水线制造了源源不断的"二把刀",他们才是交通事故真正的罪魁祸首!这个可悲又可笑的事实,让这次"正义凛然"的"反新手运动"有了黑色幽默的效果,用《英雄》的经典对白形容就是:"没想到寡人自己才是寡人要通缉的刺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