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鼻祖百喻经
(2010-02-02 14:56:56)分类: 读经小识·非法门 |
从前有个妇女,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死了,她哭了一场,把儿子的尸体装进箩筐,用扁担挑起来,准备挑到坟地里埋掉。您知道,扁担有两头,一头拴一只箩筐,现在一只箩筐里有尸体,一只箩筐里没有,挑着肯定一头沉。这个妇女挑了几步,觉得不方便,坐下来想主意:怎样才能让一头沉的扁担平衡起来呢?想来想去,最后灵机一动,回屋里砍死了另一个儿子,把这个儿子的尸体放进另一只箩筐。如前所述,俩儿子是双胞胎,身高体重都差不多,两只箩筐里各有一具等重的尸体,扁担终于平衡了。
这个故事出自《百喻经》。
从前有个商人,借给人家半文钱,一年以后他去要账,路上经过一条河,坐船花了两文钱。过河后饿了,吃饭又花了两文钱。到了地方,把半文钱要回来了,回头往家赶,路上又坐了一回船、吃了一顿饭。回到家里,他开心地对媳妇说:“老婆老婆,我终于把钱要回来啦!”他老婆也很高兴。
这个故事也出自《百喻经》。
从前有个小偷,想偷国王的鸳鸯,可是王宫守卫森严,怎么偷呢?他决定学鸳鸯叫,只要卫士一问是谁,他就发出鸳鸯的叫声,这样可以蒙混过关。后来他混进了王宫,眼看鸳鸯就要到手了,卫士跑了过来,问里面是谁,他说:“我是鸳鸯!”被人家逮住了。押赴刑场的路上,这个小偷不停地学鸳鸯叫。卫士们说:“得了吧,你早干嘛去了,现在我们都要杀你了,你才学鸳鸯叫。”
这个故事同样出自《百喻经》。
从前有个保姆,她的雇主要出去度假,嘱咐她什么都不要管,一定要在家看好门。她答应了。哪知当夜就来了小偷,把雇主家里的冰箱、彩电、存折、现金搬了个精光。保姆不管不顾,牢牢地看着大门,心说:主人让我看好门,我一定得把门看好。后来主人回来了,一瞧家里,除了门什么都没有了,大发雷霆。保姆说:“您让我看好门,我看得挺好啊,连只门钉都没让人家撬走。”
这个故事自然还是出自《百喻经》。
从前有对夫妻,在家里分吃一个饼,饼不大,只够一个人吃,两口子就打赌:从现在开始,谁都不许动,也不许说话,谁先动一下,或者张嘴说一句话,就算谁输,而输家就不再有资格分吃那个饼了。于是两口子都开始不动不说话。后来小偷溜进来了,看见家里有人,吃了一惊,赶紧往外跑。跑出去半天,没听见喊捉贼,以为夫妻俩是哑巴,又溜了回来,当着他们的面往外搬东西。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小偷饱暖思淫欲,又去调戏女主人。眼看女主人的腰带被解开了,眼看裤子被褪下来了,眼看内裤也被褪下来了,女主人急了,喝骂老公道:“眼睁睁看着人家强奸我,你他妈还是男人吗?”男主人兴奋地跳起来:“哇塞,你输了!”
不用说,这个故事也是出自《百喻经》。
《百喻经》,顾名思义,就是一百个比喻。用什么比喻什么呢?用故事里的种种蠢人比喻外道,也就是那些虽然修行、但是修行方法跟释迦牟尼不一路的人。
据说当年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说法,有三万六千人听讲,其中五百人就是外道。外道质问释迦牟尼:“你老说我们外道傻,我们究竟有多傻?”释迦牟尼就讲了一百个小故事,每讲完一个小故事,他都要打一个小比方,把外道比作故事里的主人公,说外道就跟故事里那些傻子一样傻。
这部经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开头有一段缘起,下卷结尾有一段大偈,中间就是一百个小故事。这一百个小故事的结构都一样,都是先讲故事,然后再从故事里总结出一个小哲理,颇像近些年广大鸡汤写手写的感悟体随笔。因为这个缘故,我把《百喻经》称之为鸡汤鼻祖。我的建议是:凡是想在鸡汤界有所成就的作者,都不妨读一读这部经典。
我手头这部《百喻经》仍然是金陵刻经处的本子,跟该处印刷的其他多数经本一样,也是竖排繁体有句读的线装书,雕版印刷,古色古香。不过这部经的雕版很有来历,我看了后记,竟然写着“会稽周树人施洋银六十圆敬刻此经”。周树人就是鲁迅。后记里说,鲁迅在民国三年向金陵刻经处捐赠大洋六十块,刻了一部《百喻经》和一部《地藏十轮经》。
我对民国史毫无兴趣,更不了解鲁迅生平,读过鲁迅年谱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看看鲁迅有没有干过捐钱刻经这种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