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典房故事还会不会重演

(2010-01-30 08:05:59)
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假设小明的老婆得了大病,急着用钱,但是他没有钱,只有一套房子;而小强手里有一笔钱,却没有房子,买房买不起,租房又嫌不划算。于是俩人凑一块儿商量,小明说:小强,我把房借给你住一年,不要你一分钱房租,但是你得借给我五万块钱给我老婆看病,一年以后,我一定把五万块钱还给你,你呢,也得把房子还给我。小强一听,这事儿不错,反正我现在不买房,这五万块钱闲着也是闲着,存银行吃利息,那利息低得就跟没有似的,还真不如借给小明,我还能白住他一年房子。就这样,俩人一拍即合,当场签下协议,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一年以后,协议到期了,小明老婆的病也看好了,两口子攒够五万块钱,去给小强送去,然后小强开开心心地拿着钱搬家走人。

小强的这种行为,在古代叫作“典房”,就是把钱借给人家,然后住人家的房子。

典房买房不一样。买房的交够房款,那房就是自己的了,只要不闹拆迁,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过有一点,那笔房款可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典房的交够房款,房子仍然是人家的,住一段还得搬。好处呢,就是还能把那笔房款收回来。

这两年我搜集了几百张古代的房产合同,发现至少从唐朝开始,咱们中国就盛行典房了。从唐朝到五代,从五代到两宋,从两宋到元朝,从元朝到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典房协议,同时每个朝代的法律文献当中都有关于典房的规定,以至于古人都把典房和卖房合起来说,说是“典卖”,这说明典房在古代很流行。

现在物权越来越清晰,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活跃,老百姓的私有意识和产权意识越来越强,将来某一天,中国还会重现历史上那种典房高潮吗?

我觉得会。原因很简单:典房之所以能在古代盛行,是因为三条因素:

一、在古代,老百姓时不时的会缺钱,他们存在融资需求,找钱庄——现在叫银行——贷款,有利息,而且门槛很高,手续很多,没有典房快捷,也没有典房划算。

二、在古代,总有人买不起房,他们存在居住需求,手里的钱买房不够,典房刚刚好,把钱交给房主,换来一两年免费的居住生活,比租房划算多了。

三、在古代,政府对典房不禁止。

这三条因素,现代中国一样存在:现在民间一样有融资需求,一样有大批人买不起房,政府呢?只要它越来越开明,对民间自发的典房行为就不会加以限制。

所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古代中国的典房故事还会在现代中国继续重演。

 

附注:

这是旧文,现在我的看法变了,我觉得古代中国的典房故事不大可能会在现代中国继续重演,至少在目前的金融环境和房产环境下不大可能。

您知道,趋利避害是一切经济人的本能,现代业主如果有融资需求的话,与其靠典房来租借资金,不如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然后再出租给房客。一般来说,房租比贷款利息要高,换言之,抵押贷款加出租房屋要比典房划算。所以只要银行没有把贷款利息调到很高,只要房屋出租市场一直火爆,典房故事就不会重演。

您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脸上的花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