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
(2009-02-14 21:50:20)分类: 世说新语·非荒诞 |
过去没银行,也缺乏其他可以信赖的金融组织,人们有积蓄,存入钱庄的少,埋进地下的多。比如《三言》、《二拍》里面诸多传奇故事,常常讲到一些土财主埋金于旧宅或者藏宝于菜地,后来被他们善良但贫穷的孝子贤孙幸运地挖到。梁羽生写《萍踪侠影》,金庸写《雪山飞狐》,也曾让张士诚和李自成的部属分别在苏州和辽东埋藏大量金银珠宝,以备东山再起。可见有埋钱偏好的不只是平头百姓,帝王将相失势的时候,也有可能挖个老鼠洞,埋些棺材本儿。
有些积蓄是不适合埋藏的,比如人民币,容易受潮,然后变成一堆纸,即便不受潮,在地下放得久了,也会因为物价上涨而贬值,埋进去时是一万,扒出来连一百也不值了。有些积蓄就适合埋藏,比如金条、银锭、珍珠、翡翠、钻石等等,这些好东西的物理性质比较稳定,而且能够保值。所以不管是《三言》、《二拍》里的土财主,还是《萍踪侠影》里张士诚的后代、《雪山飞狐》里李自成的部属,埋进地下的都是些玛瑙啦、夜明珠啦什么的。佛教徒给这种埋在地下的金银珠宝取了个专有名字,叫作“伏藏”。
土财主家的伏藏,一般在他们家床底下、大梁底下、柱子底下、院子当中、后花园、枯井底、夹墙中;张士诚、李自成等猛人的伏藏则神秘得很,可能在哪个山洞里,也可能在哪座寺庙中,如果没有藏宝图作指引,恐怕谁也找不到。
不过佛经里介绍了不靠藏宝图而发现伏藏的另类方法。
一是成佛。诸佛和菩萨都有大法力,不但能瞧见任何人的任何伏藏,还能让伏藏从地底下跑出来。《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记载,佛祖降生时,五百伏藏同时涌出;《阿弥陀经通赞疏》记载,曼殊师利菩萨降生时,七处伏藏同时涌出。
如果嫌成佛太难,还可以拜佛。《三宝感应略录》里说,古印度有个穷人,想挖先祖留下来的伏藏,不知道具体位置,就去寺庙里祷告,绕佛像转了几个圈,回去就把伏藏找到了。
如果嫌拜佛不好玩,还可以念咒。《佛心经》上卷有一段“十方如来同印顶咒”,只要您两手交叉,伸出中指,念“唵跋啰跋啰糁跋啰糁跋啰印地嚟耶微输达祢哈哈噜噜遮嚟迦噜遮嚟莎嚩诃”,就可以透视地下,瞧见方圆五里内所有伏藏。《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第二卷里也有一段咒语,说是把莲子、龙脑、牛黄和郁金香捣碎,用牛奶和成糊,抹在额头上,念“唵阿牟伽末尼什嚩罗钵头牟瑟腻沙地哩乞沙莎嚩诃”一千八百遍,可以瞧见全世界的伏藏。
幸好这些把戏全是扯蛋,不然搞钻探和找矿的非失业不可。
附注:
咒语“唵跋啰跋啰糁跋啰糁跋啰印地嚟耶微输达祢哈哈噜噜遮嚟迦噜遮嚟莎嚩诃”,
读如“阿菠若菠若森菠若森菠若印地厘耶微输达米哈哈鲁鲁者厘加鲁者厘斯瓦哈”。
断句后,似应读作:
“阿,菠若菠若,森菠若森菠若,印地厘耶,微输达米,鲁鲁者厘,加鲁者厘,斯瓦哈。”
“唵”置于咒语之首,有祈祷义。“莎嚩诃”置于咒语之尾,有圆满义。“跋啰”当为“般若”,有智慧义。“糁跋啰”当指“须弥般若”,有大智慧义。其余词义不详。
我不懂梵语,也不懂巴利语,以上皆妄解。